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778(2015)11~0003~0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指出:坚持以群众反映突出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安徽作为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积极投身于“中国式办法”的探索,坚持公益方向,落实政府责任;坚持整体联动,统筹协调推进;坚持重点突破,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立足实际情况,聚焦核心问题;坚持制度完善,创新改革思路,正确、有序、扎实、有效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一、安徽综合医改进展 1.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2015年,安徽省把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作为综合医改试点的核心任务加以推进。在深入分析公立医院面临发展方式与发展速度的转换期、补偿政策调整的消化期、医患关系和谐的重建期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相关举措。 (1)明确改革思路。确定城市公立医院“12345”的改革思路,即:一个核心,取消药品加成,转换公立医院运行补偿机制;两项原则,患者就医负担不增加,医务人员收入不减少;三个同步,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等技术劳务价格、实行医疗机构联合带量采购药品和耗材;四项措施,控制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占比、耗材占比、提高人员支出占比、控制城市大医院门诊服务时间和数量;五项制度,以医疗联合体、预约诊疗为切入点的分级诊疗制度,以规范技术使用、合理控制费用为特征的临床路径管理与支付制度,以信息化、科学化为支撑的现代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以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和促进社会监督为出发点的医疗服务信息社会公开制度,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共同减轻疾病痛苦为目标的医院人文关怀制度。 (2)实施“三个同步”。对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了系统梳理,确定所有100所城市公立医院纳入本次改革范围(包括省属医院17所、市属区属医院83所),同时明确社会办医疗机构可以申请参加改革、执行改革相关政策。2015年4月1日起,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提高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察、手术、治疗、护理及部分中医服务价格;全省组成16+1个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联合体,开展药品带量采购,药品采购价格的降低为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了空间,也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规范诊疗行为提供了支撑。 (3)实行门诊限时限号。2015年4月1日起,城市三级医院实行门诊限号限时制度。除少数科室外,专家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25号,每位患者平均看病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分钟,普通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38号,每位患者平均看病时间不少于6分钟,以确保诊察质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各家三级医院均制定了限时限号、优化服务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采取增加诊室、错峰排班、开设分时门诊、在社区投放号源等措施,确保患者能挂上号、看好病。 (4)开展监测分析。改革第一周,建立省属医院运行情况日报制度,密切监测医院服务量、费用结构等运行情况,并筛选部分典型病种进行费用结构变化抽样分析,实时预警。改革半个月,召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运行情况汇审会,研判医院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5月起,建立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月报制度。组织工作专班对全省城市公立医院月报数据开展精细化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部分医院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跟踪问效。 (5)加强舆情引导。改革启动前一周,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召开综合医改试点新闻通气会,将医改范围、政策及改革给百姓看病就医带来的预期变化向社会发布,把握舆论导向,引导合理预期,为实施改革营造良好氛围。改革启动之日起,依托信息化对舆情进行了密切监测,4月1~3日舆情监测系统显示,超过427家网站、54家报刊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此次医改进行了报道,认为改革试点总体向好。改革后一个月、一个季度,及时将改革进展向社会宣传,社会反映平稳。 (6)强化督查指导。安徽省政府建立了6个工作组,分片对各市医改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建立省卫生计生委负责人联系点制度,对各市及省属医院重点改革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及时开展面上督导和专项督导,跟踪改革进展,发现并解决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以来,呈现以下效果。一是服务量有所回落。城市大医院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下降较为明显,专家医师、普通医师每人每半日负担诊疗人次减少,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呈减少趋势,提升了服务效率,延长了接诊时间,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二是收入结构有所优化。医院药品收入、耗材收入、大型设备检查收入下降,诊察费收入增加,医院费用结构明显优化,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收入比重增大。三是患者费用有所下降。门急诊次均药品费、住院次均药品费,门急诊次均费用、人均住院费用均呈下降态势,医务人员支出逐步增长,初步实现患者费用不增加、医务人员收入不减少的改革政策设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