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艺术是近代国门打开之后,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自20世纪以来,艺术领域中西冲突或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纠葛就一直是个挥之难去的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实践和具有大众文化性的新型艺术门类,电影艺术更有其艰难的历史与复杂的形态。不夸张地说,一部现代中国电影艺术的历史就是一部如何处理现代化与民族化、西化与本土化关系的历史,是这几种趋向的矛盾、悖离、纠葛或融合的历史。 在21世纪的文化大发展和媒介大交融的新语境下,传统在电影艺术中如何继续存在和发展?中西文化在银幕艺术世界中如何交融?电影艺术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西化”还是“民族化”,是革新尚“今”、还是“守旧”崇“古”等,都是20世纪迄今我们仍须面对的电影艺术发展的重要问题。 毫无疑问,“传统的现代转化”是一种文化理想也是一种文化实践。20世纪以来有识之士都在思考并实践这样的命题。①而在艺术领域,在21世纪的当下,这个问题尤为重要也更趋复杂化。传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现代的生活自然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表现风格和形态。传统的内核与精神也许是稳定的、不变的,但丰富的多姿多彩的外在的表现、再现形态是会百花齐放的。也就是说,传统的“现代转化”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传统文化只有在转化中才能得以承传和传播,不然就仅仅是束之高阁、徒有其表而功能尽失的文化“遗形物”。当然,关键的问题,也是难题,则是如何转化? 我们以电影艺术的实践为个案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前提、条件或语境 讨论传统文化、传统美学、艺术精神在银幕影像世界中“现代转化”的问题,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发生的前提、条件和当下语境。 (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要尊重电影自身的本体语言特性 中国电影对传统的现代转化,主要是通过独特的电影语言(而非文字语言)与文化传统发生关联的。因此要尊重电影自身的本体语言特性。 电影是一种以影像(当然还有声音,合称视听语言)而非以文字语言为其本体语言的艺术。法国先锋电影人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曾经宣称一个“摄影机如自来水笔”②时代的来临。而这只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摄影机自然与自来水笔不同,电影语言也与文字语言有根本的差异。它们在根本上就是两种艺术媒介,也是两种文化或文明的主因性载体。毫无疑问,在电影这门“视觉艺术”中,作为对白或画外音的语言的重要性比之于文学这样的以文字语言为本位的艺术要弱得多。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曾认为印刷文字是维系作为一个民族的“想象的共同体”③的重要媒介,因为“印刷语言是民族意识产生的基础”。但我认为,电影产生以后,作为一种新媒介也加入到这一建构“想象的共同体”的过程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常说的电影的国际传播、电影具有国际文化形象建构功能等等,都指涉这一问题。当然电影不是以文字语言、印刷语言的方式,而是以动态的影像叙事、符号表现的方式,以画面、声音、镜头、蒙太奇、长镜头等电影语言,完成这种建构和传播的。 现代传播学有一个关于“文化贴现”或文化折扣(culture discount)的原理,即认为在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异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文化会发生变形、磨损等现象,传播效果是会发生变异的。循此原理,电影以影像的方式对原来蕴含于语言文学、美术、音乐、戏剧戏曲、舞蹈等艺术门类中的艺术精神、意蕴、伦理观、价值观等进行现代转化,是不是也会出现类似的“文化折扣”现象?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电影是一种现代大众传播媒介,阿诺德·豪泽尔曾不无轻蔑地认为“电影可以说是一种能够适合大众需要的,无须花多大气力的娱乐媒介,因此,人们称电影为‘给那些没有阅读能力的人阅读的关于生活的连环图画’”④。这话虽然过于尖刻,但还是抓住了“电影阅读”的某些特性。因此,从经典、高雅的文化媒介(语言文字)通过影像向通俗文化、大众文化、群众文化、视觉文化的转换必然会有变异与磨损,也可能是难免的稀释、浅显化,甚至于文化的扭曲、变形和混杂。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许是一种新文化形态的重构和创生?在这一过程中,传播内容的深度也许降低了,但传播的广度却无疑大大拓展了。 (二)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必须考虑到电影的大众文化性 电影无疑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我们世纪最富有群众性的艺术”和“具有最大影响力的现代艺术”⑤。从文化性质的角度看,我们说电影是以大众文化为主导定位的,是具有庞大受众数量的大众文化形态、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 在当代社会,大众文化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介和商业化运作机制,不仅事实上已不容置疑地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主潮,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闲暇活动本身,改变了当代社会的结构和文化的走向。正视大众文化的崛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随着大众文化观念的逐渐被认可,中国电影也经历了一个由原来的艺术电影、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而向大众文化转化的“大众化”的过程,当然,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化”⑥。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大众文化消弭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差异,高雅与通俗不再格格不入,精英文化走下神坛,通俗文化步上台阶,向主流靠拢,共同在经济、政治、科技、商业与文化的全面渗透中互相交融。中国当下文化发展的现实,已经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本土的独特性的大众文化。 (三)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必须考虑其当下语境 探析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现代转化”应该考虑当下语境即全球化背景、“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力、合拍片的大量增多和电影中的文化融合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