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是视觉艺术的一部分,其最主要的表现元素就是图像。早在电影诞生初期,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就分别对电影的发展走向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这一时期的电影还处在探索与实验阶段,但却已初步形成了以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为代表的两种风格迥异的影像。前者追求电影对现实和自然景观的捕捉,后者则迷恋于电影对幻想世界的营造。从《月球旅行记》开始,梅里爱就调动尚不丰富的电影手段来营造视觉奇观,彰显了电影能够呈现人类想象的巨大潜能。梅里爱的创作活动延续了十余年,为后世留下了数百部长短不一的影片,其想象的触角延伸到宇宙太空、异域探险、历史传奇以及童话世界等不同领域。梅里爱的奇观性画面突显了图像作为电影多元层面中最为电影化的层面,同时也显现出它对观众的强烈吸引力。 随着当代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化信息处理与传输日益普及,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快速发展,正如尼葛洛庞帝为人们勾勒出的数字化生存的生动景象一样,数字技术已经强有力地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力量。当电脑特技进入电影创作领域之后,电影便开启了它的数字时代,以卢卡斯的工业光魔(ILM)为代表的数字电影制作公司,自1990年代初期伊始,开始广泛介入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接连推出《侏罗纪公园》、《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骇客帝国》、《指环王》、《纳尼亚传奇》、《金刚》等一系列科技含量丰厚、充斥着大量奇观性画面的影片,由此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电影制作风潮。顾名思义,数字化电影是一种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数字化后期处理制作的影片,发展中的数字化电影逐渐突破了之前空洞的内涵以及虚有其表的表达形式,借着数字技术的支持在叙事方式、情感演绎上发挥到极致。相比于早期梅里爱幼稚的特效技巧以及带有搬演性质的舞台化风格,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电影表现出极大的时空创造力、视听表现力以及前所未有的影像生命力。《阿甘正传》中灵动飘飞的羽毛、《星球大战》中浩瀚的宇宙、《终结者2》中能从熔化的金属渐渐幻化成真人“流”进驾驶舱的杀手、《侏罗纪公园》中重现在银幕上的恐龙以及《阿凡达》中美丽的潘多拉星球……从这些令人难以忘怀的视觉形象不难看出,引人入胜的画面并非是电影人对数字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电影人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这些视觉形象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性,是具创造性的美的形象。这些美的形象证明了数字图像不仅是图像制作史上的又一项新技术,而且是一种可以与印刷术和字母表相提并论的新的书写方法,是一种新的电影语言的表达形式。 数字化电影的出现让电影渐渐远离传统的现实主义美学基础,即影像生成过程中的“照相写实主义”。通常一部电影的图像和声音是由摄影机和录音机面对真实的人和环境记录下来的,这种摄制工艺能够模拟出现实世界的逼真感,也给电影赋予了重要的纪实属性,这种纪实性是依托电影画面的获取手段而产生的。所以,传统电影美学观念是建立在传统的电影制造方式之上的,其核心便是“以现实反映现实”。也就是说,电影对现实有重要的依赖性,即使是一个假造的现实,它也必须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才能用于摄影机的拍摄,这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则是衡量一部电影真实与否的重要依据。而数字技术使影像生成的方式由摄影机摄录的真实景物影像发展为电脑合成的影像(真实景物影像和数字虚拟影像合成制作的影像)以及完全利用数字技术生成的数字虚拟影像。如果说,以巴赞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学是以真实景物影像为基础,主要依靠外部现实的话,那么数字影像则与之相反,它的成像极有可能是艺术家头脑中的想象物,它在现实中也许不再有对应物,而是主观想象的产物,因而影像也不再具有毋庸置疑的客观性。影片《骇客帝国》和《盗梦空间》极好地证明了数字技术“可以给予抽象的观念和不可能的梦境以具体的形式”,数字影像可以是“虚拟的现实”,还可以是“虚拟的非现实”。
《盗梦空间》剧照 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图像社会,其主要特点在于通过电子科技手段制造出的“仿像”来营造一种“超真实”的审美幻境。由数字技术创造的画面不仅能够模拟真实,还能够拓展电影的真实性范畴,实现难以想象的奇观性画面效果。有了数字特技的电影,不仅可以更好地表现生活现实中的真实,还可以轻易地展现人眼和摄影机所无法捕捉到的真实。由计算机生成的数字电影影像虽非“现实生活中一定存在”的事物,但这些看似梦幻般的影像依然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以现实世界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在表现上可分为如下几类: 1.以真实历史为基础进行再现性复原。如《阿甘正传》约翰逊总统接见阿甘的段落,以及《泰坦尼克号》、《特洛伊》和《亚历山大大帝》。这种影片或影片段落是对现实世界里本来就有的东西进行模仿,虽然披上了一层“虚拟”的外衣,但其内涵与外延基本与现实世界中的情境无异,仍然具有某些真实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