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5)08-0164-07 现代人将自己从传统的宗教和道德中解脱出来,然而他们并没有按照启蒙思想家所预设的那样成为自由的理性的主体。人类社会必须寻求新的社会聚合方式,因此,社群以及国族成为现代人实现“有机团结”的重要想象共同体。因此,如何书写国家与民族形象,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意识形态生产的核心问题。在中国的国族形象的建构中,西藏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西方对中国一贯的意识形态偏见,西藏题材的电影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场域。在全球化、现代化成为一种普遍的生存语境的当下,西藏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原生态的宗教信仰,不仅成为西方人想象东方的重要空间,而且也是中国内地电影导演对于原生态生活方式的想象场域。中国与欧美电影如何表现西藏形象,这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国族形象建构的重要问题,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族形象的传播力,而且也为中国实现多民族的“有机团结”提供知识基础。 一、国家叙事话语体系中的西藏题材电影 1953年,凌子风执导的《金银滩》是西藏题材电影的发轫之作。由于这部影片涉及军事机密,上映一年半后被禁。让国内观众熟悉的第一部西藏题材电影是1963年李俊导演的《农奴》,这部影片以农奴强巴被解放军从悲惨的生活中解救出来的故事,塑造了被解放的西藏形象。改革开放以后,西藏题材电影再次出现在国内观众视野的,首推1986年第五代导演田壮壮的《盗马贼》,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藏民罗尔布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以盗马为生。尽管罗尔布从事非法的盗马营生,但是他身上时刻闪现着善良的人性以及对宗教的虔诚,影片首次从宗教与人性的角度表现了悲凉的西藏形象。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中国电影的成熟,西藏题材电影的创作也开始呈现主题和题材的多元化趋势,比如表现主旋律的《孔繁森》(陈国星,1995年),这部影片通过表现援藏优秀干部孔繁森,塑造了被援助的西藏形象。《红河谷》(冯小宁,1999年)、《江孜1904》(罗登,2004年)、《西藏往事》(戴玮,2011年)等主旋律电影,讲述了百年前藏族人民抗击英军侵略的历史故事,歌颂藏汉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民族气节,藏族人民抵御外侮的历史被纳入到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系统之中。还有一些西藏题材电影主要讲述了具有个体化的生命体验的故事,比如《益西卓玛》(谢飞,2000年)讲的是藏族姑娘益西卓玛的爱情传奇,《可可西里》(陆川,2004年)记录了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巡山队员用生命保护藏羚羊的故事,《冈拉梅朵》(戴玮,2006年)用音乐电影的形式展示了西藏独特民俗风光,《喜马拉雅王子》(胡雪桦,2006年)讲述的是王子复仇的故事,《转山》(杜家毅,2011年)讲的是崇尚自由的流浪故事。 二、自我讲述话语中的西藏题材电影 新世纪以来,在西藏题材电影创作方面开始出现了新生力量,开始出现了藏族电影导演的作品,西藏题材电影开始了藏族自我讲述的历史,万玛才旦和松太加是其中的代表。万玛才旦的作品主要有《静静的嘛呢石》(2005年)、《寻找智美更登》(2009年)、《老狗》(2010年),松太加的作品主要有《太阳总在左边》(2011年),他们的影片多次参加国际电影节,并且获得好评。两位藏族导演深刻感受到在现代文化冲击下,藏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岌岌可危的生存处境,寻找失落了的藏族文化精神,弥漫在他们电影的每处角落。 《静静的嘛呢石》讲述一位身处偏远寺庙的小喇嘛回家过年时,被电视剧《西游记》深深吸引。他回寺庙的时候,把家里的电视和VCD也一起带到寺庙,与其他小喇嘛分享。随着现代电子传媒进入到偏僻的寺庙,现代消费文化也进入到古老的文化世界,这必将引发宗教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和碰撞。影片以平实的镜像语言展现了西藏尚未被现代化所熏染的物像。 《寻找智美更登》则是讲述西藏本土文化在娱乐文化冲击下寂寞的生存状态。影片中,一位导演到藏区寻找新电影主角智美更登王子的扮演者。途中发现曾在民间历演不衰的藏戏《智美更登》的戏服、道具被丢弃在角落,满面的灰尘。大多数年轻人沉醉于电视文化或者其他娱乐方式。同时他们的道德观念也受到商业文化的冲击,这体现在两代人对智美更登王子的乐善好施形象的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上,老年人为他感动唏嘘,年轻人则不以为然。本片实际上是在寻找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冲击下被遗忘的藏族文化精神。 《老狗》讲述的是老人、儿子、老藏獒和狗贩子的故事。儿子要把老藏獒卖给狗贩子,老人要坚决留住它,狗贩子要把它卖去做宠物。老藏獒就是西藏文化的象征,老人和儿子对于老藏獒的不同态度,表明了传统的藏族文化所遭遇的危机,从具有的“主体地位”猎狗功能到被作为观赏的宠物,这就是藏族文化在现代文化中遭遇的主体性危机。 《太阳总在左边》讲述了一个完全属于藏民族文化心态的精神故事。藏族青年尼玛不小心将母亲碾死,无法控制内心的悲痛和自责,带着渗有母亲血迹的一把黄土,磕着等身长头朝拜拉萨进行自我救赎。与汉族导演的西藏题材电影把西藏纳入到国家与华夏民族的宏大叙事系统相比,藏族导演舍弃了对西藏奇观化的物象渲染,他们以客观的镜像语言呈现了个体化的西藏人的生活,着重表现了在现代文化冲击下,藏族文化所遭遇的生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