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下旬,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第1辑《老照片》,其中收录了83幅照片和7万多解说文字。之后,《老照片》以每年4-5辑的速度陆续出版。截至2015年5月,《老照片》已出满整整100辑。《老照片》系列图书将20世纪末的中国带入到一个社会性怀旧的情境之中。“它以摄影的方式,以私人化的角度提供给社会大众重新认识历史、记忆过去并占有时间的可能性,它激活并创造了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怀旧的境界’”①。正是在那之后,怀旧以各种各样的表现形态逐渐覆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社会性、群体性的文化景观。 无独有偶。2012年1月,由九把刀编剧并执导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内地公映,如其之前在台港创下的高票房一样,这部主打“青春”的影片在内地也获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自此之后,以“校园”、“成长”为主题的青春片如火如荼地在文化市场上流行开来——2013年有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4年有郭帆执导的《同桌的你》和张一白执导的《匆匆那年》,2015年有苏有朋执导的《左耳》和李玉执导的《万物生长》,而何炅执导的《栀子花开》也预计将于2015年暑期上映。距离《老照片》首辑出版发行十五年之后,系列青春电影再一次掀起了社会性怀旧的热潮。 怀旧无时不在,也无处不在。任何怀旧的情愫都是对已然消逝的、象征着美好与完满的过去的留恋。在这悄然飞逝的十五年间,怀旧的动机、形态与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技术进步彻底改变现代人之生存语境的大前提下,“老照片式的怀旧”依据真实的历史图像“见证”了厚重的历史,“青春片式的怀旧”却借助重现过去的场景“再造”了“作为想象的真实”的过去;老照片或“老”系列最基本的价值在于“老”,在于流逝的岁月和久远的时间,青春片最本质、最重要的意义却在于“青春”,在于青涩的成长经历;老照片在静态的展示中呈现历史,青春片在动态的呈现中想象历史;老照片象征了一种保守的、稳进的中年心态或文化性格,青春片却暗示了一种激进的、叛逆的青年精神。同样都是怀念从前、追忆过往,但从“老照片式的怀旧”到“青春片式的怀旧”,怀旧的主体、指向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情境与文化涵义等等,两者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以致有学者提出,应以“新怀旧”②的概念来重新认识后者。 青春片所揭示的果真是一种全新的怀旧吗?在青春片对人生历史的想象中,我们究竟发现了什么?“青春”是一个整体概念、因而对所有人都具有不言自明的意义吗?为什么青春片在今天如此盛行?青春片与十五年前的老照片之间有什么历史或逻辑的关联吗?简言之,当我们谈论青春片怀旧时,我们究竟是在谈论什么? 一、被悬置与被他者化的历史 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代表的系列青春电影最为人诟病的就是没有历史感或历史维度的缺失。在这些电影中,被普遍涉及的社会语境与题材多为校园和校园生活,比如奋战高考、恋爱风波、逃课、打架、考试等,即使其中有碰触时代大历史的内容,也多以“蜻蜓点水”的方式一笔带过。比如《匆匆那年》中讲到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同桌的你》中也讲到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美国“9·11”事件和2003年中国“非典”。但北京申奥和美国的“9·11”事件只是影片中的“电视画面”,是一个一闪而过的媒体新闻,是被主人公们心不在焉地“围观”的场景。而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简写成一场北京学生的游行示威,甚至是这一游行示威中一个极其含混的瞬间——当时在读高二的男主人公林一也去参加游行,但很快就被女主人公周小栀劝回学校,一场重大的历史表述偷变成了“一个不太恰当的场合”,“大”历史全然隐退成男女主人公第一次拉手的“小”背景,恋爱主题替换了理想主义。在宣扬爱情小清新的同时,沉重的历史充满了自嘲的意味。更为夸张的是,《同桌的你》把发生在2003年中国的“非典”事件刻画成一场轻喜剧或一场闹剧,不仅女主人公周小栀可以轻易打碎玻璃、救出被隔离的男主人公,而且男女主人公及众多亲友团还能在患病隔离区一路飞奔,与笨拙滞后的医护及管理人员轻松对决。“非典”的意义在于阻隔男女主人公日常相处,但“非典”也加速了两人的情感发展,营造了一种位于日常边界之外的“极端情境”,将两人的关系推向高潮。国人在“非典”事件中所经历的恐慌、痛苦乃至绝望,此刻都转化成男女主人公为爱奔跑的激情,“非典”因此也不再具有历史的意义,而只是感情表演的大舞台和感情升级的催化剂。 不能说这一代人以及这些影片没有历史或没有表现历史,因为历史是整体史,是所有人的、所有方面的历史。即使历史只是故事的背景或人物关系的转折点,历史的存在也是毋庸置疑的。毋宁说,这些青春片所表现的历史不是主流历史或“大历史”(History),不是传统的“正史”或“官方史”,不涉及政治运动、重大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等宏大主题,它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格调也是非政治化的。“‘大历史’……是受制于一定的文化惯例和意识形态标准而写成的历史,是强调和记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与事的历史,比如战争、革命、英雄、国际关系、社会变革、政治风云等”③。相比而言,在这些青春片中所谓的“大历史”都被简化或淡化处理了,个体化的、细节化的、偶然化的、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小历史”(history)凸显出来,成为这些影片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