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5)02-0102-07 教育评估作为教育质量控制与改进的一个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内日渐受到重视;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批高职教育评估研究成果相继问世。经过一定的数量积累之后,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总结、梳理和分析,有助于客观认识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研究进展的特征、现状与不足,明确未来高职教育评估研究应该努力的重点和方向。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1],它反映了人们某个时期对某个问题的认知情况。因而,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高职教育评估相关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维度对高职教育评估研究的进展做以考察。 一、论文数据获取 出于分析对比的需要,本文在研究中分别采集整理了“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不同层面研究领域的论文数据。 (一)“高职教育评估”相关论文的统计整理 在CNKI期刊数据库将检索条件做如下设置:采用“高级检索”模式,检索项为“篇名”,检索词为“高职评估”;为了确保检索结果的全面性,检索匹配设为“模糊”,来源类别设为“全部期刊”,更新时间设为“全部数据”。为便于做趋势分析,对2000-2011年间每年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分别进行统计,之后相加得出总数,经检索计算,共得到相关检索结果751篇。 根据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对检索结果进行清理,剔除与高职教育评估不相关或无效的文章。本文所指的高职教育评估研究是广义上理解,具体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被剔除的干扰文章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同一篇论文在多个期刊上发表的按1篇计算。二是一些通讯报道和新闻稿类、不属学术研究性质的文章。三是“职高”等相关的论文。经整理,2000-2011年间发表的与高职教育评估相关论文数量为735篇。 (二)“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研究论文的统计整理 为了对高职教育评估研究在高职教育研究领域所占的比重做以分析,需要对2000-2011年间高职教育相关的所有论文进行统计。为确保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在CNKI数据库以“高职”为关键词,检索设置为“篇名”、“模糊匹配”、“全部期刊”,对上述时间段内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分别统计,汇总得到检索结果136236篇。为了剔除干扰文章,在模糊检索结果的基础上,以“高职”为关键词,选择“精确匹配”进行了二次检索;之后剔除上述三类干扰文章,最终得到检索结果128630篇。 二、论文产出分析 数量和质量是反映事物属性的两个基本维度,因而对高职教育评估论文产出情况的考察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分析入手。 (一)高职教育评估研究论文数量增长的趋势与特征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职教育诞生直到1999年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的专门研究基本处于真空状态,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有相关论文零星出现。可以说,2000年以后,随着高职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高职教育评估研究才真正起步。2004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全面实施使得高职教育评估研究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2005年以后相关论文大幅增长并进入稳定阶段;2007年以后每年发表的高职教育评估论文都维持在百篇以上(见图1)。
图1 2000-2011年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研究论文数量增长情况 高职院校数和平均在校生数是衡量高职教育事业发展规模的两个主要指标。我国高职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一直到20世纪整个90年代都处于徘徊发展阶段;直至2003年,全国高职院校也仅为两百余所。2004年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高职院校的数量从2003年的208所一跃增至1044所,这种跳跃式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笔者认为,导致高职院校数量在短期内激增的原因有三点:一是2000年起国家把高职院校设立的审批权下放到了省级行政部门,各地方政府受利益驱动纷纷新建高职院校。一所新院校从开始筹备到完成校园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再到具备招生资格一般需要三年到四年的时间。二是一些基础较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标准扩建升格而成。以这种形式创建的高职院校其建校周期很短,且在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以2004年为例,当年的高职院校中有78.3%是在原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成的。[2]三是统计口径的原因。2003年以前,人们对哪些类型的教育应归入高职教育、什么样的院校属于高职院校在认识上还不明确、不一致,因此对高职院校的数量统计会存在误差。2003年之后,国家有关高职教育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概念范围逐渐明晰,一些原先并未被认定为高职院校的学校开始被纳入统计范围。统计显示,反映高职教育发展规模的另一项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平均在校生的数量在2000-2011年间也总体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并于2009年达到了历史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