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医改效果如何? 对于人们质疑最多的“看病难、看病贵”,来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文件)的最新数据表明,医改在一些具体目标上取得了成效。 就“看病贵”来说,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66%的县市取消了药品加成;试点城市三级公立医院次均诊疗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分别从改革前的9.14%和12.71%下降到5.34%和3.95%;群众医疗费用自付额度较改革前降低了10个百分点左右。 就“看病难”来说,社会办医的障碍越来越少,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在土地使用规划、大型设备购置、医保定点、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截至2014年年底,非公立医疗机构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45%,门诊量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2.3%。 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就认为,我国医疗费用从2008年的1.2万亿元上涨至2014年的3.6万亿元,其增速远超我国GDP增速。 “从治疗角度讲要遵循社会医学的基本规律,来确定预防和治疗的关系。在政策整体设计上,既有公共管理的理念,要重视公平正义,同时还要重视经济效益。”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解读文件时如是解释我国医改的多目标性。 改革目标多重,往往难以如愿个个突破。回顾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发布的医改重点工作列表,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发现,去年制定的14项有时间表的任务中,有6项任务未能如期完成,5项延期完成,仅有3项如期完成。而今年的时间进度表中,则仅列出了8项。药价形成机制改革是去年未能实现的工作目标之一,今年再次列入,5月已经全面启动改革。同时,此前几年推进艰难的城乡医保整合也被再次列入,并指定要在11月底完成。 事实上,高层决策者对于本轮医改到目前为止未能啃掉的“硬骨头”并未讳言。 上述文件指出,一些地方的改革仅聚焦于医保扩面提标、医院内部管理和发展,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尚未建立,基层卫生人才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改革有待拓展深化;有序就诊秩序尚未建立,医疗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改革协调联动需进一步增强。另外,一些地方公立医院改革仅取消了药品加成,其他方面改革推进缓慢;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形成无缝衔接,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药价虚高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综合施策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机制尚待建立。此外,一些地方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推进缓慢,没有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改政策文件,各地仍有些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没有落地。 公立医院怎么改? 因为感冒咳嗽,家住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的康大妈最近已经去了3趟社区医院,花了600多元药费、检查费,仍不见好转。为此,她又去附近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自费看呼吸科专家。医改后,专家挂号费为60元。稍作检查,专家先开一张单子,让她查肺功能,用的是进口仪器,费用350元。康大妈一了解,她丈夫去年同期也是因为咳嗽,在同一个专家这里做了相同的肺功能检查,结果是什么毛病也没有,最后咳嗽也没治好。康大妈放弃了这个专家的治疗,重新挂号中医科,拿了一堆草药回家煎服。 很多患者都和康大妈一样,对公立医院长期以药养医、药品价格虚高、药品回扣、大处方大检查的现象习以为常。和医生相比,缺乏医学知识、长期处于信息不对称中的患者对医生的这些不当行为往往也难以判断——哪些治疗和药品是必要的、可信的?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服务,患者只好挤向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分级诊疗成了泡影。 据统计,我国患者到三级医院看病的比例从2008年的28.7%涨至2013年的45.3%,2012年超过了二级医院;到一级医院诊疗的比例降至6.6%,为2005年来最低。商界常见的“赢家通吃”规则,在充满利益竞争的中国医疗界也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引发了医患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医生无法获得职业尊严和尊重,患者和医保机构也损失不小。 “高质量的医疗一定是高价值的。如果没有合理定价,价值规律就会在其他方面展现威力。比如用时间成本去换,看专家需要长时间排队;用砸钱换,把2000元砸给票贩子,挂一个专家号;再如拿权换,看专家要通过熟人关系。在更多的基层医院,没有灰色收入弥补,医生价值更难以体现。”有专家曾这样评价。 在今年的医改方案中,公立医院改革被推到首位,改革部署更加具体化、系统化。除了在江苏、安徽、福建、青海4个省启动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扩大到100个城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在全国全面推开,力争2017年实现“大病不出县”。 最新版医改方案中,公立医院改革有7条措施,“破除以药补医,推动建立科学补偿机制”位列第一。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和试点城市公立医院除了中药饮片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在政府加大投入这一点,财政部赫然在列,中央财政要补县级公立医院和新增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地方财政要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