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媒体影像的宠儿,微电影在当下可谓是炙手可热。其斑驳陆离、万象丛生的影像样态,使得学术界对微电影的概念界定难以统一,只能达成某种共识,即具有“三微”特性、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具备电影艺术元素、适合碎片时间观看的以全新模式制作的短片。无论是欣然接受并积极融入,还是森然拒绝弃之敝履,抑或冷静旁观淡然处之,微电影依旧蓬勃发展,难阻其势,掀起了阵阵狂潮。喧嚣过后,拨开迷雾,方见真章。站在学理的角度审视微电影,将其置于新媒体时代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颇能看出些端倪。自2010《一触即发》被冠以“微电影”之名在网络新媒体上大红大紫之后,草根自拍的微电影迅速膨胀,品牌商对微电影青睐有加,因此,商业订制、政府订制和网民自拍的微电影成为主流。当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如姜文、彭浩翔、陆川、顾长卫、王小帅、冯小刚等涉足微电影后,微电影这才开始被电影人士正视,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微电影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新媒体环境中孕育的完全可以满足新媒体传播特性的新的影像形态,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产业发展前景,完全可以视为是我国电影产业新媒体转型的产业序曲。鉴于此,本文欲拨其乱象,还其本真,探讨微电影产业发展的潜力。 一、繁芜:甚嚣尘上的“微电影” (一)困惑:微电影的“驳杂” 何为微电影?维基百科云:微电影(Micro Movie或Micro Film),通常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如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适合在移动状态或是短时间休憩状态下所观看,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时间长度没有标准,可以单独成篇,但也有成系列的小型电影。内容形态包含:公益推广、形象宣传、商业订制、个人创意等等,因其模式是在网络上以超短时(30-300秒)且有完整剧情的影片呈现,对民众来说是受欢迎且具有吸引力,因此近年来小型电影以各种形式被社会各界广泛地使用中。①再来看百度百科的界定:微电影(Micro Film),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名称富有中国特色,事实上脱胎于国外早已有之的“短片”。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投资规模也从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② 上述对微电影的概念界定,充其量只是对微电影的描述。微电影概念之所以难以界定,首先在于微电影形态现实表征的驳杂性。纵观微电影作品,既有专业导演和专业团队制作的微电影,也有草根阶层自导自演的微电影;既有纯粹的叙事性的广告式微电影,也带有植入广告讲故事的微电影;既有纯商业订制的微电影,也有公益性微电影和政府订制的微电影;既有融资和赞助类的微电影,也有自筹资金的微电影;既有用专业摄影机拍摄的微电影,也有用手机、单反相机拍摄的微电影。其次在于微电影的首次命名是媒体行为,可谓“媒体给出的非专业称呼”③,用来指称兼具电影、广告、新媒体传播特性的视频。因此,各业内人士谈及微电影,总是无法挥去广告片的阴影。例如,“将微电影以商业定制的模式加以应用,其实质上就相当于加长版的广告”。④香港的毕明直言道:“有种广告形式,现称‘微电影’”。⑤其三,“微电影”概念出现之前,类似的影片样态已经在新媒体出现,但命名混乱,“新媒体短片”、“新媒体电影”、“网络视频”、“网络电影”、“微视频”、“微影”等称呼不绝于耳,直至2010凯迪拉克联手中影集团打造广告大片《一触即发》并将此片命名为“微电影”后,“微电影”一词似乎才取代了之前种种称谓,获得正声的地位。其四,“微电影”是中国的本土称呼,在电影界人士看来,微电影类似国际通行的“短片”,所不同的是,短片是纯粹的电影,而微电影所含杂质(非电影元素)太多。不过,也有电影人欣然接受微电的,如顾长卫在“美好2012·大师微电影”发布会时笑言,不管长片还是短片,都愿意倾尽全力,随着越来越多优秀电影导演的加入,“微电影”迟早变“威电影”。⑥ 由于微电影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变动的状态,学界很难对这样的动态事物做出静态的概念界定。不过,目前学界对微电影的概念内涵亦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一是微电影之“微”,微时长(30~3000秒)、微制作(1~7天或数周)、微投资(几千到数千万元);二是微电影的新媒体传播特质;三是微电影的电影艺术属性;四是微电影的碎片化、移动化观看模式;五是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制作模式。 (二)喧嚣:微电影的“繁华” 2013年,由央视网主办的2013中国国际微电影大典可谓将本已炽热的微电影推向了新的高潮。微电影的“繁华”,不仅是微电影影片数量的几何递增,更是层出不穷的各级组织机构承办的微电影节和微电影大赛的涌现,以及各大视频网站对微电影的情有独钟,凡此种种,无不燃烧着怀揣电影梦想的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 笔者随意在网上检索了“2014微电影节”以及“2014微电影大赛”等关键词,涌现出的信息就令人目不暇接。不仅有明确以微电影命名的电影节,更有传统电影节中短片竞赛单元与微电影直接接轨。较为权威的如第四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此电影节是上报文化部由中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协办,中影集团国家影视基地特别支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吉利大学等100所高校联盟共同合作的大学生微电影创作比赛。另外如由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举办的2014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节,2014第四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以及2014旧金山亚洲学生微电影节,中国城市微电影节,第一届金海峡国际微电影节,以及2014第一届中韩微电影节,2014全国大学生数码影像DV短片大赛,2014中国梦(浙江)微电影大赛等。 再来看看各大视频网站上微电影的现状。 优酷视频网站可谓微电影重镇。优酷推出了年度微电影计划,是优酷出品每年持之以恒全心奉献的年度重头微电影项目。2010年的《11度青春》系列短片,分别为《拳击手的秘密》、《哎》、《夕花朝拾》、《东奔西游》、《泡芙小姐的金鱼缸》、《江湖再见》、《李雷和韩梅梅》、《阿泽的夏天》、《老男孩》、《L.I》等,以浪漫、奇幻、悬疑、爱情、友情、欢喜、愤怒、悲壮等众生相,记录了当代年轻人“在路上”的奋斗影像。⑦2011年的《幸福59厘米》,由优酷联手东乐影音和飞利浦,邀请:张亚东、包小柏、罗永浩、开心麻花、苗炜、吕惠洲6位各界精英导演,共同打造国内首部以“跨界导演”为主打概念的电影短片集,包括《爱有多久》、《元镜的爱》、《北京门票》、《别闹,改日》、《夜天使》、《我叫小马》。6大跨界导演,横跨音乐、唱片制作、教育、戏剧、媒体、广告等诸多领域,每位导演将拍摄与幸福有关的网络电影,6部短片从不同维度诠释“幸福”的涵义。⑧2012年的《美好2012》,2优酷共打造28部微电影,分为“逆袭”(12部)、“勇敢爱系列”(4部)、“不可能的可能系列”(6部),以及“大师微电影系列”4部,由顾长卫、蔡明亮、金泰勇、许鞍华执导的4部短片构成,分别是《龙头》、《行者》、《你何止美丽》、《我的路》。2013年推出微电影20部,其中“嘻哈三部曲”(3部)、“追梦—青年导演扶植计划”(1部)、“美好2013大师微电影”(4部),集结了亚洲著名导演吕乐、张婉婷和罗启锐夫妇、吴念真、黑泽明等电影创作大师,打造了《新年头老日子》、《一维》、《深蓝》、《美丽新湾计划》等微电影。“2014大师微电影”将继续秉持“不忘初心”的宗旨,力邀亚洲殿堂级电影人姜帝圭、舒淇、杜可风、张元创作4部精彩的微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