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业大量转移内地早已为人所知。但近年来香港第三产业也出现了向内地转移的苗头。这是两地经济关系发展中一个新的值得注意的经济现象。 先举两个例子: 其一,香港汇丰银行用两亿港元在广州市区购买了1.2万平方米的写字楼。汇丰银行将在此成立一家“汇丰电子资料处理(广东)有限公司”,他们计划招聘数百名当地员工,把目前由汇丰银行在香港的部分资料处理、后勤服务工作转移到广州,并利用两条连接粤港两地的高速通讯光缆,传递数据、文字和图像。 其二,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已于1993年初将其后勤支援系统和信息处理中心迁至广州。他们租用了一家宾馆四层写字楼,招聘了250名当地青年员工,来为香港的总部提供后勤服务和资料处理工作。这个名为“广州国泰信息处理公司”的机构,开业两年多来运转顺利,发展稳定。 这两件事孤立起来看,似乎没有甚么特别的意义,但放在两地经济发展的背景上来观察,却可以洞悉到一种并非偶然的发展趋势。 香港第三产业北移的必然性 香港第三产业的部分业务迁往内地,有一定的必然性,预示着香港同内地经济关系的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香港制造业不断北移,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长迅速。据统计,1994年12月,香港制造业就业人数为42.3万人,比一年前减少了12.5%。而香港的金融、贸易、房地产、批发、零售、饮食以及酒店业的就业人数则达到139.15万人,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8.5%。显示出香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此消彼长。 香港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新型劳动力的需求量很大。但70年代以来,香港提倡少生优生,目前多数家庭的子女不多,新一代劳动人口的比例正逐渐减少。同时,香港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0年前,应届中学毕业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足5%,如今这个比例已上升到18%,还有不少人到外国留学。大学毕业生的增多,意味着谋求更高等级职业的人数增加,这使一些需要大量青年初级员工的银行、航空、酒店、零售等行业人力趋紧。 香港的土地、楼房和人工越来越昂贵,使许多第三产业公司负担沉重。以汇丰银行为例,他们在香港共有1.4万名员工,员工工资占了整个开支的8%至10%,是经营成本中最大宗的开支项目。香港的楼价和商厦的租金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大约相当于内地城市的6至8倍,租金往往要占去公司相当大的开支。这些都使香港第三产业公司面临着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某些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的公司开始考虑将其业务迁往香港以外的地方,以降低租金和其他成本,解决业务量大而员工不足的矛盾。 广州成为北移的首选目标 按说,香港许多大的第三产业公司在全球都设有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如汇丰银行在世界各地设有1300多个办事处,在亚洲有600多个。国泰航空公司的业务也遍及世界多个国家。但他们经过比较,最终都选定了广州作为其从事后勤工作的基地,这说明目前广州市有较为理想的条件可以满足其业务需要。 一是广州的教育事业比较发达,拥有大量符合条件的就业人选。在香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员工供不应求,而广州可以提供充足的高中、中专乃至大学毕业生,其工资大约只有香港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二是广州的房租和楼价相对比较低廉。香港的楼价之高令许多港商不堪重负,相比之下,广州的楼价有一定吸引力。汇丰银行花两亿港元在广州市中心购买了一幢1.2万平方米的商厦,而同样价钱在香港只能买到两三千平方米的商厦。 三是广州的通讯设施可以满足这些大型第三产业公司通讯量大、需要快速及时来往反馈信息的要求。汇丰银行和国泰航空公司都租用了香港电讯与广东邮电部门合作铺设的高速通讯光缆,这些现代化通讯设施可以使两地信息往来如同在一幢办公楼内那样方便。 此外,广州与香港之间交通便利,三个多小时就可抵达。广州与香港没有时差,人员交往也不存在语言障碍。这些优势都使广州成为香港第三产业公司北移内地的首选目标。 后勤机构北移前景良好 香港有关人士认为,香港的第三产业在逐步升级,一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的金融、保险、进出口贸易、公关、旅游等行业,将成为香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某些传统的第三产业项目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也将不断改变存在方式,以适应新的需要。而广东、华南以及内地的广大地区,可以为香港传统产业的转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足的人力资源。 香港第三产业北移与制造业北移有相同之处,即都是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经济利益趋动。但也有显著的不同点:香港制造业多数是移往土地和人工比较便宜的乡镇,招聘的工人以农民工为主。而第三产业北移,由于其业务性质及其对人工素质、通讯设施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其北移的目标是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大城市,招聘的员工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从目前看,能够将后勤机构分离出来并北移内地的第三产业公司,还只限于那些后勤业务相对独立并实现了数据处理电脑网络化的大型公司。不过,许多银行、电脑公司等得知国泰航空公司将后勤系统迁往广州之后,纷纷前去咨询,了解其运作情况,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说明香港不少第三产业公司也产生了相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