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292(2015)01-0164-06 暴力作为电影中的重要元素,交叉融合于各种类型片中,暴力元素在不同的类型片中于叙事手法、人物形象设定和视觉效果上都具备相当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暴力元素在不同类型片中占居位置不同,但从暴力元素可以在影片叙述中占居主导位置来看,动作片(包括警匪片、黑帮片)、武侠片、战争片和恐怖片中的暴力元素运用最值得研究与探讨。 一、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与暴力密不可分的一类重要类型电影便是动作片。“动作片”的概念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犯罪片。犯罪片是一个复杂的集合概念。一般包括以展现黑帮争斗和塑造罪犯形象的强盗片和以展现警察破案为主的侦探片两大亚类型影片。另外,还有一种亚类型片依附于侦探片,那就是黑色电影。黑色电影“可以说是美国的暴力题材、德国表现主义的摄影风格和法国存在主义思想的结合体”[1]。黑色电影作为侦探片的亚类型,其“侦讯过程的旨趣不在于侦探表现出来的推理能力,而在于他深入神秘环境中的方式,即使身处逆境”[2]。比较著名的黑色电影有大卫·林奇的《蓝丝绒》《穆赫兰道》《我心狂野》和科恩兄弟的《血迷宫》等。犯罪片从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迅速向世界各地传播与发展,即使在“海斯法典”盛行的年代,犯罪片也仍然以转换英雄角色——将强盗换为执法者之方式继续存在,表面上看,突出了用法律来消解混乱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实际上影片的暴力程度并未降低。从美国好莱坞的经典犯罪片到香港的警匪片,暴力元素在这一类型电影中不断发展创新。暴力元素在这类电影中充当重要的叙事功能。 在犯罪片中,暴力元素所起的第一个重要功能是刻画人物。犯罪片中宣扬英雄主义,充当英雄人物的基本都是男性,而女性只是陪衬或者受保护的角色形象。在犯罪片中,英雄人物是通过用赤裸裸的暴力情节和暴力动作加以塑造的。在这一点上,东西方导演们的创作思想不谋而合。无论是好莱坞电影《疤脸大盗》《美国往事》《纽约黑帮》,还是香港导演吴宇森镜头下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或是日本导演三池崇史所表现的“黑社会三部曲”,影片塑造的主要人物都有着正邪之分,但每一部犯罪片其实都讲述了一个英雄人物的诞生。这些英雄人物有的作为代表正义、捍卫国家荣誉和法律的执法者出现,比如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系列影片中所扮演的超级特工,他英勇无畏,又公正无私,身怀各种技艺,而且有着坚毅不屈的品质,用超人的智慧和能力粉碎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阴谋,完成一次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有的则是黑帮人物或者职业杀手,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量的犯罪片中,这种“犯罪型”的英雄人物往往被塑造得更加富于人性,更加拥有夺目的光彩。这是因为,在艺术创作中,是非和善恶并不是那么黑白分明,导演和创作者们往往于“犯罪型”的英雄人物身上寄予了自己对于社会矛盾的看法和认识,同时着力将这些英雄人物用暴力手段塑造成重情义、讲道义、勇敢、聪慧,敢于与不公的社会规则或腐朽的伦理道德作斗争的鲜明形象。在吴宇森的电影《喋血双雄》中,周润发饰演的小庄就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感情,但头脑机智、冷静的职业杀手,虽然他的暴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社会,所以结局是必定死掉,但是导演借警察李鹰之口不止一次表达出对这样一个处于法律边缘的杀手的青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观众对无限制的、不受法律和道德约束的绝对个人自由之向往。所以,观众在观影时,从内心深处对“犯罪型英雄人物”产生了同情、理解、认同,甚至是崇拜。 毋庸置疑,暴力是构成犯罪片的必不可少的形式元素,而且也是犯罪片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故事情节点。犯罪片首要的是要表现犯罪与冲突的过程,所以对犯罪手法和犯罪过程的展示就成为犯罪片的重要情节。在各类犯罪片中,常常用五光十色却又藏污纳垢的繁华都市作为故事开始的基本环境,人物身处这样的环境,用枪支、汽车作为推进故事的基本工具。犯罪片中的主要人物常常身处社会底层,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技能和长处不多,但是他们却能够熟练地运用手中的枪支器械以及拥有一副常人所不具备的好身手。他们用武力抢占财富,用暴力争夺权力这样迅速直接的手段,以此改变命运,实现“梦想”。这些暴力动作在影片中的具体表现有:激烈的街头打斗、惊险的车辆追逐、火爆的枪战对抗,等等。 暴力元素在犯罪片中通过个人欲望和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秩序的冲突,反映出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残酷竞争的社会现实以及以此带给人心理的种种问题。在表现、认同人类内心欲望的同时,透过暴力情节和暴力场面的展现,也可以看到创作者对人性进行的深刻挖掘与自省。所以,暴力元素在犯罪片中既表现人类欲望,反过来又发人深省,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矛盾二元对立。虽然在犯罪片中,由暴力元素推进的个人欲望与法律秩序形成一种对立矛盾,但是最终总是坚持符合社会伦常的“恶有恶报”的结局,从感性的释放回归理性的控制,其表现主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同时,用“善恶终有报”的既定伦理来实现对暴力犯罪的心理惩戒。所以,虽然犯罪片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犯罪英雄”形象,但是在影片中能够得以善终的只有两种,一种就是幡然悔悟、浪子回头的人,另一种就是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丧失了继续实行犯罪行为能力的人。而那些执迷不悟、滥用暴力的人,最终都逃不过“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命运。另外,有些“犯罪英雄”虽然情义无价,博得了观众的心理认同,但是由于对犯罪道路的坚持,所以在影片中的结果也是必须死去。比如《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虽然他英勇仗义,但是却坚持走黑道而且期待再次获取社团权力以期“出人头地”。因此,在影片中,改过自新的豪哥可以活下来,而小马哥的命运则必须悲凉地死去。这在符合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对观众的教化作用。所以,在经过这样的对二元对立矛盾的调和以后,一方面,观众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一部分欲望和某些特殊趣味通过暴力元素的展现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影片又最终与主流价值观和官方意识形态握手言和,最后达到一种皆大欢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