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作为教与学的直接手段和基本单元,承载着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近十年,随着高职教育规模扩张时代的结束,其内涵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日益得到关注,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首当其冲。那么,在“理论激烈争论”与“实践快速发展”并存的时代[1],高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什么?这必将成为我们关注的最基本问题,也是高职课程改革应有的逻辑起点。 一、课程范式及“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范式的提出 将范式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始于托马斯·库恩。他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指出:范式是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指被学科共同体所认同的学科内容和研究要素、过程、方法等构成的规范框架。米切尔引述墨顿的观点指出,“范式是用来指导一定范围内研究的一组经过明确阐述的概念和命题”[2]。可见,范式可称为看待研究对象的视角和方法,是某领域研究共同体所认同的理论、假设、价值伦理与方法的总和,为学科研究提供基本框架,也可称为某一领域可借鉴的研究思路和范本。因此,在课程领域引用范式概念,理解“课程范式”,即指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所构建出的课程领域的理论、模式、路径、方法等规范性框架。 1952年,卡尔·罗杰斯在“课程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主题研讨会上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为课程建设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沉淀以及不断整合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身面向的课程范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前提、实务模型和操作方法。这种课程新范式的重构,对于促进课程领域的成熟和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二、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范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并据此来寻求高职课程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有利于促进课程领域的本土化研究,有助于改善当前课程领域“技术理性”主导、职业迁移能力不强等问题。 1.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范式的理论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相较于19世纪末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其更强调学生生活的完整性,反对将知识人为割裂,主张从社会生活出发,让学生掌握社会文化和社会意义。后来,杜威所领导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以“发展个体自身能力、满足学生自身需要”为目的,通过生活课程的整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到19世纪30年代,美国有37个州发起了课程修订运动,以强调学生的社会和情感发展,如辅导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如何谋生、如何健康地生活等,大大降低了课程教育的学术性。 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A.S.尼尔成为这一领域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其著作《夏山学校》总结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激发了美国第二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这次改革通过“解放学生”,对那种刚性、学院化和官僚化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改善,把经验学习放在与书本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降低课程要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3]。虽然这次“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改革声势浩大,但最终由于课程设置的不科学而宣告失败。 20世纪90年代,虽然美国政府和学校在加强“新基础”,但学生的学业成绩下滑态势不减,于是人们再一次将目光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但是这一次在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育,都应当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教学参与中学会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一阶段的要素学校实验就是通过重新设计课程,以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和公民观念等有限的核心能力和知识为内容重构课程,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逐渐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推广。 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清晰并走向成熟的过程,尤其是“罗杰斯挑战”对传统以教师和教材功用为中心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触动,为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范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范式的实践基础。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围绕如何进行课程建设,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推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课程领域的不断发展、逐步成熟。 其一是俄罗斯制和MES课程实践。俄罗斯的技术分解、班级授课为大规模培养技术人才提供了操作路径。随后针对20世纪7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指出的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俄罗斯提出了既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又能适应不同经济环境的MES课程(就业能力模块组合),该课程以工作分析为基础、通过工作任务行为化实现课程模块化,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习单元,最终通过学习包的开发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但是此课程将工作体系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的模块为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理论知识的教育,同时由于过分关注细微环节,也带来了学生忽视整体的危险。 其二是美国CBE课程实践。源于对当时师范教育知识本位的批判,美国提出了能力本位课程(CBE),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对以学科本位的三段式课程带来了重大挑战,也打破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式课程的展开顺序。但这种课程过于强调技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获得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技能和任务,难以获得对工作情境的整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