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逐步向市场化的方向推进的。大体说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在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城市企业扩大自主权,激发了经济活力。二是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后,逐步放开农副产品和小商品、工业消费品、工业生产资料的市场和价格,并逐步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在原有体制外长出一块不断增大的市场主体,扩大对外开放,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迅速活跃起来。三是1992年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此改革开放大步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迅速展开,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财税、金融、价格、外贸等市场化改革全面开花,到20世纪末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迅速起飞。四是进入新世纪后,进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攻坚克难的任务有: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央企改革和垄断行业改革,克服所有制歧视让非公经济平等进入市场和参与竞争,加快形成现代化竞争性市场体系,推进资源产品市场化改革,深化财税金融和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并形成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等,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经济改革发展到完善新体制阶段,必须有行政体制改革,其中主要是政府改革的配合,还要有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的配合,才能真正建成比较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策。 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并非单兵突进,而是采取小配套、一揽子、整体设计等方式向前推进的。1987年在受托制订中期改革规划时,我们就曾提出,经济改革要沿着两条主线推进,一是所有制改革,形成新体制的基础结构;二是经济运行机制改革,以价格改革为中心形成新的竞争性市场体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价格改革一直走在改革最前列,初步实现经济运行机制转轨,并逼迫企业改革迎头赶上,从而于1998年提出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和改革任务。中国还成功实现以开放促改革,并在加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益。我近期出版的《中国改革顶层设计》一书,正是以上述经济改革双线推进的思路,论述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并试图探讨其中的若干规律性。改革只有进行时,中国经济改革正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加劲向前。在这过程中,肯定会涌现许多新的规律性元素要求我们深入研究。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认真总结改革实践的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升华,以日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新一轮改革的主要特点 中国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每迈出一步都要经历无数曲折。目前的中国改革,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了改革的深水区,即改革的攻坚克难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任务紧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尤显着急。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便是指导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其出台短短数月,已对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远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已经慢慢为人所知。 中国改革开放肇始于1978年年底,此后每逢双届的三中全会都是以改革为主题做出决定。如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然而,同上述三次改革部署相比较,此次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有哪些重要特点呢?在我看来,至少有四个特点: 1.范围不同。以往三次都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内容涉及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体制、建立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而此次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改革范围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需要从主要推进经济改革扩展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五位一体或六位一体改革(即加上执政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我们看到,十八大以来,由于严格实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等政治体制和执政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政府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改革,逐步使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一股滚滚洪流,势不可当。 2.紧贴现实紧迫的经济问题,亮点纷呈。虽然2003年中央已做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但是由于此后落实情况不是很好,加上几年的大干快上以及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反应有点过度,实行四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使国民经济原本已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显得更加刻不容缓,而这又主要靠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长期积累的难题。针对当前经济生活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决定》明确提出,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许多大胆而又必要的市场化改革主张和举措,在经济领域就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主要以管资本为主、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放开现代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等等,可谓亮点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