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物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一线物流工作者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有效管理物品的入库、出库、存储、运输及配送;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统计的数据及其分析报告,实现科学管理、智能决策的目的。当前物流业常用的物流管理系统只能对传递过程中的节点信息进行更新,无法满足顾客对物品流通过程中的精准查询定位需求,制约了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是继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新,融入物联网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真正实现物品的实时信息收集、传递和管理,监控物品流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物品流向和物品信息同步更新,有效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 二、物联网的运行原理及构架 国际上,信息化行业组织对物联网进行了多次定义。一般认为,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感知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智能运算技术等技术融合,综合实现的物、物相联网络。具体而言,就是在物品中嵌入具有感知能力的芯片,通过一系列设备和软件,自动读取芯片中的信息,使物品能够“智能”地表达自己。物品“智能”化后便可以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让物品与物品“对话”、“交流”,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物品与网络的信息交互,最终实现高效识别、统一管理、实时监控的目的。 在逻辑功能上,物联网主要分为三层构架,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具体功能构架见图1)。其中,感知层处于架构中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完成物品属性信息的采集、转换和收集工作。感知层的组成部分包括:感知工具、感知传输网络、实体感触端: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GPS技术、二维码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网络层处于架构中的中间层,主要负责物品属性信息汇集后的传输、调用、存储和处理。网络层由接入单元和接入网络组成,其关键技术包括:移动数据通信(3G/4G)技术、有线网络传输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等;应用层处于架构中的最上层,主要负责对传输的所有信息数据控制和应用实施。应用层主要由物联网中间件和应用平台组成,其关键技术包括:M2M(机器对机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物联网中间件技术等。
图1 物联网功能架构示意图 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管理功能有待完善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全面包含企业资源管理、分销需求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货物配送等多个信息管理系统模块,其本质是多个子系统模块共同联动从而提供服务。目前不少企业的物流管理还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仓储管理信息化水平,其他物流管理系统功能并不完善。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投入不足,信息化管理理念滞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直接导致了物流物品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更新,物品属性信息不能第一时间得到传递和共享。 (二)物流环节信息共享有待加强 我国物流业的中间环节较多,供应链较长,且各环节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供应商、企业、顾客各方的信息资源共享需求,降低了物流信息系统化的整体运作水平。 (三)物流数据采集效率有待提高 当前,物流企业对物流数据的采集主要通过各物流节点人工输入单号或对面单进行条码扫描完成。由于人工操作的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率,且在物品流经各物流节点时均需反复采集数据,使误差率进一步被放大,由此导致物流物品受损和遗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四)物流运输实时监管能力有待改进 目前,大多数物流系统都未设置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功能,一旦物品离开前一个物流节点,其向下一个物流节点转移后的运输情况、运输环境、运输位置都无法得到监管。对于普通顾客而言,无法实时查询物品流动信息会带来诸多不便;对于某些特殊物品如化学物品、危险物品而言,如果物流企业不能实时监控其在运输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将加大社会的不安全性,物流物品服务范围也将因此受到限制。 四、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运用及系统功能模块优化 (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运用 1.RFID(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是一项通过无线电信号来识别特定目标的技术,它可以实现对特定目标的数据读取和写入。在对数据的读取和写入过程中,RFID阅读器和标签之间可以允许出现一定的距离。 2.GPS(全球定位)技术。GPS技术是指通过卫星的导航、定位技术,实时定位移动物体的三维位置。该技术的信号稳定,应用范围广泛。 3.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将传感器接收到的数据通过通信技术实现数据收集、传输功能的技术。它在物流管理系统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是物流信息收集、运输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