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为奴十二载》(Twelve Years A Slave)获得2014年第8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英国青年导演史蒂夫·麦克奎因(Steve McQueen)再一次成为全球电影人瞩目的焦点。虽然这位年轻的电影导演到目前为止只拍摄过三部长片,但每一部都非常精彩,并在全球各大电影节上屡屡获奖,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或许我们可以说,这位曾经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只能在美术馆中放映实验性短片的视觉装置艺术家,堪称近年来国际影坛上最重要的新人导演。在新作《为奴十二载》中,麦克奎因极力营造的那种节制而又富有冲击力的视觉语言、演员们充满力量和情感张力的表演,使得这部影片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它受到一向喜爱“学院范儿”的奥斯卡评委们的青睐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影选取的题材延续了导演长期以来对政治、社会议题的关注,直面美国历史上的奴隶制问题,揭露了所谓自由、民主的美国精神背后难以抹去的“原罪”,特别是在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之后,移民与种族问题再度成为美国社会争论的焦点话题之一。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氛围中,电影《为奴十二载》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在艺术的层面上回应了这一社会问题,让我们不得不钦佩麦克奎因的艺术创作与他所处的时代之间那种异常紧密的呼应关系。 正像有研究者曾经指出的,麦克奎因在此前的两部长片《饥饿》(Hunger,2008)和《羞耻》(Shame,2011)中,不断尝试用演员们赤裸的身体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历史问题的思考,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身体美学”①。的确,如果说电影《饥饿》主要讲述了爱尔兰共和军成员鲍比·桑兹(Bobby Sands)通过“毛毯抗议”、“污秽抗议”②以及绝食斗争等方式与英国政府对抗的故事,那么影片《羞耻》则围绕着纽约白领布兰登(Brandon)不断压抑自己身体的欲望来展开叙事。因此无论是鲍比·桑兹因绝食而逐渐衰弱、溃烂的身躯,还是布兰登由于难以压抑的性欲而总是躁动不安的身体,这一系列让观众多少会感到有些不适的画面都被导演用来拷问自由与人性的意义,使得他的电影总是充满了争议并对主流价值观提出挑战。例如在《饥饿》中,麦克奎因用手持摄像机以纪录片风格拍摄英国军警疯狂殴打桑兹的场景。于是在动荡不安的画面中,装备精炼,用护具、头盔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军警恰好与赤身裸体的桑兹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后者的身体因殴打出现的痉挛、扭曲以及皮肤上的道道血痕,既构造了极具冲击力的视觉语言,也成为对道貌岸然的英国政府最强有力的抗议。正如导演自己所言,在真实的身体的映衬下,影片背景音中撒切尔夫人对桑兹的种种指责,不过是虚张声势的谎言。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赤裸的身体既是麦克奎因风格化的个人标签,也是他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这位导演从来不会在电影中直接表露自己的政治立场。他对于社会、历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全部通过画面上那一系列赤裸的身体予以表达。 在2013年的新作《为奴十二载》中,麦克奎因延续了自己一以贯之的创作传统,再度将赤裸的身体作为影片最为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集中展现美国资本主义奴隶制对于黑人身体的戕害,并构造出极具个人风格的视觉语言。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黑人所罗门·诺萨普(Solomon Northup)出版于1853年的同名回忆录。该书讲述了生为自由人的主人公原本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但当他于1841年在华盛顿被绑架后,一夜之间丧失了自由、荣誉、财产与人权,甚至连名字都被改成了普拉特(Platt),作为奴隶被贩卖到南方的路易斯安那州从事重体力劳动。在度过了饱经屈辱与辛劳的十二年后,诺萨普才侥幸把自己被绑架的消息透露出去,在朋友的帮助下重获自由。所罗门·诺萨普的著作出版后在美国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当年即售出25,000册,有力地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那个在美国总统林肯眼中靠一本小说引发了南北战争的斯托夫人,就曾公开表示自己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的人物、场景,有不少就是从《为奴十二载》中获得了灵感。④ 需要指出的是,将这样一部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本改编为电影,其实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在美国的资本主义奴隶制已经废除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黑人在奴隶制下所经历的种种苦难早已成了某种陈词滥调。这个“政治正确”的题材其实并没有为艺术家提供太多可以自由发挥的余地。它本身就规定了导演必须对奴隶制予以批判,并要重点表现黑人在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悲惨境遇。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视觉装置艺术家出身的导演史蒂夫·麦克奎因仍然能够克服种种限制,在影片中尝试运用带有明显个人标签的视觉语言,让整部电影充满了挑衅性和视觉冲击力。在这位青年导演所营造的光影世界中,黑人男女们那裸露的身体被非常细致的刻画出来,而影片独特的用光手段也使得他们那黝黑的皮肤带有了油画般的浓郁质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麦克奎因毫不吝惜的用一个个特写镜头呈现他们身上的道道鞭痕、残缺的肢体以及悲戚的表情。虽然导演在影片的叙事过程中非常节制,拒绝使用大悲大喜的情节剧模式批判惨无人道的蓄奴制度,但在影像上那一道道饱含着血泪的鞭痕,似乎正在以无言的词语控诉着奴隶制的种种罪行。 为了更好的凸显身体的意义,导演延续了此前在《饥饿》《羞耻》等影片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以相互对照的方式去呈现白人与黑人之间身体的不同,并以此展现种族主义、奴隶制对于人性的戕害。例如在拍卖奴隶的段落中,麦克奎因毫无掩饰的呈现了十来个黑人在拍卖前洗澡的场景。这些黑人男女在镜头前裸身相对,肢体动作非常自然,不存在丝毫的羞涩与扭捏,有的只是对于命运的默默承受。而在画面的边缘处,衣装鲜亮整齐的白人男女则若无其事的注视着这些黑人,似乎正在以挑剔的眼光检查着他们即将购买的“货物”。如果说在《饥饿》里,麦克奎因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场面调度,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全副武装的英国军警殴打赤身裸体的桑兹,那么在《为奴十二载》中,导演则使用水平固定机位为观众描绘了一幅静态的画面。在这一段落里,麦克奎因以极端自然化的方式处理这一镜头,有意识地将诸如愤怒、哀伤以及激动等情感从画面中放逐出去,使得这幅静态的画面显得异常压抑、沉闷。然而黑人与白人在身体上的鲜明对照却已经将奴隶制对于人性尊严的褫夺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许我们可以说,只有以这种静态的方式才能更好的表现黑人在奴隶制摧残下的那种麻木的精神状态。如果我们再联系起主人公所罗门·诺萨普在影片开头是一个衣冠楚楚、才华横溢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么当他不得不接受自己作为奴隶的命运,全身赤裸的面对买主的目光时,他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生理与心理层面的煎熬、社会地位的沦落,已经清晰的显影在他擦拭自己身体时的尴尬与无奈中。在这个意义上,导演麦克奎因根本无须对奴隶制进行直接的抨击,画面上那些男女黑人赤裸的身体已经完成了对于奴隶制暴行的最强有力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