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组织形式都要有一个基本制度,要框定这种组织形式的边界和基础。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基本制度保持稳定,其原因不是基本制度本身不可以变,而是若基本制度改变了,组织的优势就没有了,组织的目标就不能实现了。制度创新是在保持基本制度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延续组织的生命力。随着发展的进程和环境变化,当即使创新也不能实现效率目标,就需要改变基本制度,由新的组织形式替代旧的组织形式。对于一种组织形式,一定要清楚什么是基本制度,哪些是可变的,哪些是不可变的。 合作社的基本制度是什么?农业合作社的基本制度是什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经执行了七年,但这些问题并没有很好回答。基本制度不是理念和原则,国际合作社联盟制定的自助、公平、民主、团结以及自愿与开放的社员资格、民主控制等原则不是合作社的基本制度。要搞清楚合作社的基本制度,就要清楚在基本制度下使得合作社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如何进一步通过制度创新发挥优势、弥补劣势,使合作社能够成为有效率的组织。分析基本制度的优势、劣势需要借助于经济理论,制度设计是一种权衡和取舍,会有得有失,这就要求要有一个衡量体系,从全局和整体考虑,否则就会只是从局部看问题,就会“瞎子摸象”,就会为克服一个缺点而带来更多更大的缺点,或者原来的优点没有了,就会机械地理解个别原则。本文试图通过组织成本建立一个合作社制度的效率衡量体系,分析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的基本制度是什么,农业合作社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成为有效率的组织,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制度设计上出了什么问题,中国该如何发展农业合作社。 二、合作社的基本制度 合作社是一种经济组织,是一种企业。Jensen等(1976)认为企业是合约的组合,原材料提供者、劳动者、管理者、资本提供者、产品需求者等都是企业的客户,每一类客户都向企业提供了一种生产要素,购买产成品也可以视为提供一种生产要素,提供生产要素也可以称为惠顾,企业作为虚拟法人与不同类型客户通过合约连接,使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完成企业的核心业务。企业收入减去各种要素的使用成本构成企业剩余,在合约中没有明确规定事项的决策权构成企业控制权。 企业基本制度的内容包括了企业的所有者是谁,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等权利如何在所有者中间分配等。基本制度也可以理解为所有权结构,它是企业最根本的问题,其他问题都是从这里派生的。一般情况下,企业从多类客户当中选择一类客户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也就拥有了企业的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企业的所有者客户可以只有一个成员,构成业主式企业;也可以有几个成员,构成合伙式企业;还可以有多个成员,构成合作社。合作社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Hansmann,1996)。广义合作社概念认为合作社是由同一种类型客户的多个成员掌握所有权的企业,若这种客户是投资者,则投资者导向企业也可以称为合作社,现代意义上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公司都可以视为广义合作社。狭义合作社概念认为合作社是投资者以外的一类客户掌握所有权的企业,这类客户为合作社提供一种要素,比如提供一种原材料、提供劳动、消费产品等,这种合作社具有“反资本主义”特性,本文中合作社特指狭义合作社。合作社与投资者导向企业是两种重要的企业形式。 合作社的基本制度包括所有者(成员)是同一类要素的提供者,提供要素的数量是所有者之间分配权利的主要依据。合作社生产过程可以分为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品(服务)产出两端,按照所有者客户来自哪一端,合作社分为生产型合作社和消费型合作社。生产型合作社的成员是投入阶段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消费型合作社的成员是产出阶段产品(服务)的消费者。不同类型合作社中,成员与合作社关于要素交易中的买卖位置不同,生产型合作社中成员是卖方,合作社是买方,消费型合作社则相反。消费型合作社的产品营销对象是成员,生产型合作社的产品营销对象是非成员,所以前者偏内向,后者偏外向。合作社中的合作一词不能通俗地按字面理解成参与各方共同协作完成某一工作,给各方带来了收益。按字面来理解什么是合作社,是合作社认识中最容易发生的错误。合作一词在此有特定的含义,特指同一类型客户间合作。经济理论中的合作社与国际合作社联盟界定的合作社之间最大区别是清楚地指出成员就是同一种要素的提供者。经济理论中的合作社抓住了重要要素这一关键问题,通过重要要素使成员与合作社建立关系,使成员与成员建立关系。国际合作社联盟界定的合作社成员是合作社提供服务的使用者,这种界定局限于消费型合作社,当涉及越来越重要、常见的生产型合作社时会引起歧义和概念混乱。 为什么这是合作社的基本制度?需要借助于组织成本理论来解释。Hansmann(1996)提出的企业所有权理论认为经济组织把所有权配置给一类要素所有者,并决定所有者如何分配所有权后,就会形成相应的组织成本,包括所有权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是指在经济组织与多种要素所有者交易中,由于双方利益不一致再加上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信息不对称、专用性投资、不完全合约等原因形成的成本。所有权成本包括所有者的集体决策成本、委托代理成本、风险承担成本等。组织成本是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信息经济学、合约理论、激励理论等现代经济理论的集成,是分析和对比不同类型组织的有力工具。 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种类很多。比如关于原材料的质量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企业会采购到劣质原材料;雇员会因努力无法观察而偷懒;企业和客户害怕被敲竹杠不愿意使用更有效率的专用性设备等等。市场交易成本取决于要素的重要性和市场交易环境。某种要素越重要、市场交易环境越差,这种要素的市场交易成本越大。降低这种要素市场交易成本最直接的办法是让这种要素的所有者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当要素所有者是唯一所有者时,这种成本可以完全消除。当然还要考虑如此安排对其他组织成本的影响,让一类要素所有者成为企业所有者会剥夺其他类要素所有者成为企业所有者的可能,进而增加了与其他要素的市场交易成本。让不同种类要素所有者都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不就可以同时降低企业与不同要素的市场交易成本了吗?本文将对这种思想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