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5;J9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67(2014)02-0132-07 新中国政治运动的开端即是“镇压反革命分子”与“思想改造”运动。这两场运动据史学界的研究,分别正式发端于1950年的10月和1951年的9月。前者针对的是国民党退台后遗留隐藏在大陆各行各业的大批敌特分子,属于必须严厉镇压的阶级敌人,后者针对的是活跃在教育界、学术界、科学界、文化界,从事研究活动和创作活动的知识分子,他们则属于经过改造可以团结的对象。 而在1949年-1951年间,在两场运动初露端倪,尚未进入高潮之际,中国的电影创作已经开创了新旧转折时代的风气之先。这其中既有命题作业,更有自发和自觉。与1949年之前相比,新中国电影显然与政治的关系要更为紧密,也更为复杂。 此时有两类题材的影片值得特别关注:一类是随着新中国建立而刚刚兴起的“反特”题材,另一类是展现新旧时代之交,各行各业内围绕着革命、生产、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冲突的影片。这两类题材的影片应和着新中国建国伊始的政治风向,急切地表达着创作者们对于运动的理解和立场。 一、“反特片”与“镇反运动” 新中国电影最初开始接触“反特”这一题材,是在1949年10月至1950年10月间,有以下四部作品:《无形的战线》(1949)、《人民的巨掌》(1950)、《内蒙人民的胜利》(1950)和《腐蚀》(1950)。其中《腐蚀》应该视作“镇反”背景下制作的特务题材影片。 根据历史学者杨奎松对“镇反”运动的研究,从1950年初开始,镇反运动经历过一段从“宽大无边”到“格杀勿论”的过程。“镇反运动初期,提出了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口号,即‘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原则”。[1] 1949年,新中国政权成立之初所面临的最大压力便是遗留在大陆的一大批敌特分子的各种暗杀和破坏活动。正因如此,“镇压反革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全国性规模的政治运动。1950年3月,当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刘少奇曾先后发出了《关于剿灭土匪建立革命新秩序的指示》和《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公安部据此在许多城市开展了敌特党团分子的登记工作,通过警告、检举等上下结合的方式,逼使原国民党特务机关人员及其国民党和三青团骨干分子主动交代身份,以便摸底排队,掌握城市中敌对分子的状况。”[1]但毛泽东却在1950年6月6日在七届三中全会上做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报告,指出“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2]23直到1950年10月10日,毛泽东亲自主持并通过了新的《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又称“双十”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部署大规模镇压反革命的工作。此时,距离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刚刚两天。“双十”指示提出:“在镇压反革命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右的偏向,以致有大批的首要的、怙恶不悛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甚至在经过宽大处理后仍然继续为恶的反革命分子,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杨奎松认为,毛泽东选择这个时机发布“双十”指示,正表明了他的一种斗争策略,即利用朝鲜战争之际来发动镇反运动,将“镇压反革命”和“打倒美帝”的宣传合二为一,正可以在民众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形势下,造成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从而达到攘外安内的现实需要。[1] 可以说,新中国之初的四部“反特”题材影片正是在1950年10月之前,在一种“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镇反”政策背景中制作而成。 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反特片《无形的战线》由东北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东影)出品,伊明编导。这部影片是东影的第六部影片,也是1949年东影完成的最后一部影片。影片讲述了东北新中国成立之后公安机关如何肃清国民党“敌特”潜伏势力的政治破坏与颠覆威胁。1950年1月,已经离开东影到北京工作的陈波儿在《故事片从无到有的编导工作》一文中回忆1949年在东影指导创作的情形时说:“记得二中全会以后,我们曾经立刻想到多反映城市工业生产建设,并联系到反特斗争。”[3]影片在片头片尾两次引用了毛泽东1949年3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之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要和我们做拼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这段话既点了题,也响应了毛泽东的革命号召,成为了日后反特片创作的指导思想。这些都意味着东影把“反特”这一题材作为创作重点是颇具政治远见的,从而使“反特片”与“镇反运动”在一开始便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从1949年开始,“反特”题材的影片无论在创作还是放映上都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公安部党委曾嘉奖伊明的《无形的战线》,鼓励和扶持赵明创作《斩断魔爪》,支持著名作家茅盾创作镇反题材电影剧本,各地公安机关和军民对反特片的创作、拍摄也积极配合并提供了各种保障条件”。[4]伊明在《无形的战线》拍摄中就曾获得了亲自到狱中采访被俘特务的特权。此外,早期的反特片上映时的公安战线的全体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学校师生都是要统一组织观看的,而且大多采用免费形式。1950年,《大众电影》创刊号上登载了一则关于免费观赏反特片的启示:“在本市展开反动党、团、特务人员登记运动的时候,上海电影院业决定配合这个工作,运用电影这一宣传武器,轮流免费放映有关暴露特务罪恶的影片,帮助特务认清特务的罪行和面目,及其对人民的危害性,使大家提高警惕,协助政府检举匪特,或者促他们从速向政府坦白登记自新。”[5]当年的《无形的战线》和《人民的巨掌》都是由电影公司免费提供,分成东南西北中五个放映区,每个放映区指定八个电影院,五个放映区轮流放映。 1950年值得一提的另两部特务题材影片出品于私营电影厂。一部是《人民的巨掌》,由夏衍编剧,陈鲤庭导演,昆仑影业公司出品。另一部《腐蚀》由柯灵编剧,黄佐临导演,文华影业公司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