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电视电影、手机电影、微电影、网络视频、游戏电影(过场动画和预告片)等新概念纷至沓来,“电影与电视等视听文本之间的区隔已被打破”①的观念在国内学界开始流行,“电影化的电视和电视化的电影”②,“电影与交互媒体整合的后电影”③等观念已经在模糊、泛化、改写电影概念。同时,更加激进的“大电影”概念也浮出水面。“‘大电影’概括的基本叙述对象和艺术形态,包括了传统电影本身,但又不断变化、改写,趋向空间化和更广的涵盖面。除了电影这样的主题类型,电视剧、动漫、电视电影、电视专题片、新媒体网络电视剧、手机剧、微电影、纪录片、MTV、广告MV、游戏、进口影视剧、预告片、宣传片……构成不尽相同的媒介形式、文本体裁和观影载体及平台,视频影像形式丰富而复杂。电脑技术、互联网助推一个虚拟世界和视觉艺术生态群落出现”④。应当看到,这些观念显露出一种将视听文本纳入总体性研究视域的学术雄心,但同时,这些观念也把视听文本抽象还原为简单的先验实体,侧重于讨论它们的共性,而对其在现象学层面存在的显著差异视而不见。 “电影”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必然会走向消亡,但眼下将电影和其他视听文本混为一谈还为时尚早,用“电影”标注其他视听文本则更不合时宜。这样做不仅忽视了电影仍然保有的无法替代的独特性,也无益于指导当下的电影实践。从尧斯的接受美学观点来看,电影在被观众观看之前还只是个半成品,只有在影院中被观众所感知,电影才能成为其所是的成品。即便是最贴近电影概念的电视电影,显然在半成品转化为成品的过程中,成为了一个非电影的东西。在具身认知的视域下,电影的独特性与影院不可分隔,离开影院的电影不能称其为“电影”。观影不是一个抽象的图景,而是一个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影院的具身认知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从电影与“离身心智”的互动转向影院与“具身心智”的互动时,电影相对于其他视听文本的本质差异性才会显现出来。本文将首先论述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身体转向”,然后对柏拉图“洞穴喻”进行具身化重读,并揭示在以往研究中所忽视的重要细节,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洞穴观影的有限理性和享乐特质。 一、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 认知科学已从第一代的离身认知发展到第二代的具身认知,而这种“时代精神”似乎还没有受到电影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心智的具身性”被美国学者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约翰逊(Mark Johnson)与“认知无意识”、“抽象概念的隐喻性”并列,称之为20世纪认知科学的三个重要成果⑤,而后两者其实都与认知的具身性有关。 早期认知主义电影理论家将观众的大脑看作是一个像计算机一样的信息加工装置,电影认知过程就是对电影信息进行输入、转换、存储、计算的过程。观众的心智是离身性的,更是脱离具体情境的。这种离身化、还原论式的思维,直接受影响于第一代认知科学。沿着他们的思路和理论来审视电影与其他视听媒介的区别,自然很容易只看到“大脑+影片”的认知关系。在电影院里,是大脑对影片;在电视上,是大脑对影片;在手机上还是大脑对影片等等。那么,提出“电影与电视及其他视听媒体的界限已经打通”,并试图将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研究对象,就不是一个奇怪的逻辑了。其实,有迹象显示像大卫·波德维尔这样的认知主义电影理论家也曾留意过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观念,他曾提及:“我们对形象的理解,几乎不能不与我们在三维环境中的活动和认识同类的能力联系起来。根据当前流行的最强有力的理论,个体的语言发展,更多的是一种生物能力,一如人有长手臂而不是长翅膀的倾向那样。”⑥在这段波德维尔的论述中,前一句涉及具身认知的情境观,后一句涉及具身认知的发展观。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观念之外,具身认知还包括认知的具身观和动力系统观⑦。“具身认知的具身观”指的是认知能力是有机体身体的生物神经系统整体活动的显现,而不是离身心智的独立功能。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基本立场是要理解心智,必须回归大脑。大脑的生物神经学特征将其与身体整体相连,大脑绝不是孤立地对世界做出反应。影院中的大脑,不是“瓮中之脑”,而是整体肉身的一部分。大脑不可能完全脱离肉体的其他部分而独立做出认知甚至思考,其时肉体的其他部分的活动常常影响大脑的思维和判断。“具身认知的情境观”指的是具身心智嵌入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约束中,必须相适应于环境的状况和变化,环境对于有机体认知的影响是内在的、本质的。因此,观影必然是观众的具身心智嵌入影院的物理环境和观众群的社会环境中,这些环境对观众的观影体验有着巨大影响。“具身认知的动力系统观”指的是人与环境的认知互动中存在认知的动机机制问题,动机的产生绝对不是大脑中的孤立事件,而是脑、身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如婴儿发展出用手抓球的能力,而小狗则发展出用鼻子拱球的能力。“具身认知的发展观”指的是认知不是一开始就处于高级(言语思维)的认知水平,而是从皮亚杰所说的“感知—运动阶段”发展起来的。就观众而言,对电影的理解和认知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比如,现在的观众不会再像1895年目睹《火车进站》的巴黎市民那样被吓得四散奔逃了,库里肖夫实验也很难在现代观众身上获得相应的效果检验。无论总体的观众还是个体的观众,他们的电影认知都处于发展状态。具身认知包含的这四种主要观念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统一于认知的具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