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每年我国农产品产后因冷链物流环节导致的损失到22%~29%。就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看,一方面现有的物流水平还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快、鲜、活的要求,另一方面农产品销售运输的现状仍不能满足农民对农产品快速、增值和高效收回投资的销售需要。因此,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同时,减少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巨大损耗,是农民增收、提高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重要问题。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及服务过程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捕捞、屠宰)到消费,整个供应环节要经过生产基地采收、生产预处理、加工厂预冷加工、贮藏冷冻、专业设备冷冻运输、冷冻销售、冷冻零售等过程,其每个环节始终需要使农产品处于适宜的保质、保鲜的特殊低温环境下,是一个防止加工以及运输环节上造成的污染、损耗,力图给消费者提供安全和高品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典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过程如图1所示:
与传统物流相比,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个供应链环节中主要呈现出“三高一强”的要求,即:对温度的控制要求高,对及时性要求高,对鲜、活、品质要求高,同时也要求提供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专业性和协调性特别强。由此也体现出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网络建设呈现出“三大一难”的特点,即:投入大、风险大和耗损大,管理协调难。为此促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需要从改善其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入手,在政府、市场和物流企业的联动下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的变化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各种配套设施、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明显不足,明显滞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目前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营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水果、蔬菜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1位,我国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肉、蛋、奶供应充足。2012年,我国禽蛋产量达2861万吨,肉类产量达8384万吨,居世界第1位,占世界总产量的30%~40%。牛奶产量3744万吨,居世界第3位,2012我国粮食总产量为58957万吨,比上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1位,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来自中国,2012年水产品总产量(包括捕捞和养殖)5906万吨,同比增长5.4%。近4年来5大类农产品的产量见表1。
这些都显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更先进的农机以及更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运用到农作物耕作中,农产品的年产量都呈上升趋势。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安全越来越得到了人民以及政府的高度关注,对农产品的内在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更愿消费环保、新鲜的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需求量增大。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政策环境逐步改善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也离不开市场和物流企业的积极参与。在市场化进程中各个物流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得益于较短的运营周期、较低的成本投入和较高的收入回报。近些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为此颁布一系列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强调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要加大投入,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的重要性,近三年颁发的相关政策主要有如下:
在这些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发展。例如2013年底我国还开通了从广西百色到北京的每周一次全冷冻专列。以及包括在西部一些地区也建立了农产品冷冻基地和短途农产品运营机构等。但从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看,仍存在基础条件差,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和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营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政府也制定了一些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关注和扶持日益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制定相应的冷链物流运营标准方面却明显滞后。有些地方政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方面还不够重视,截止到现在只有上海市颁布了相关的《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由于整个冷链物流行业内统一的标准迟迟没有颁布,以致整个行业发展极为不协调、不规范。 从政府颁布的各项法律和法规的执行来看仍然不能达到政策制定的预期目标和要求,这主要表现为如下问题:①有的政策是直接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导致有些条款和标准不符合我国国情,实施起来存在一定难度;②相关政策出台后没有有效地促进这一领域的现实技术条件、组织机构、人员素质和市场环境的结合,政策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③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政策多为意见和规划,对需要科学技术支撑的冷链物流来说,可操作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