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2)09-0103-06 校企合作从根本上说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种战略合作模式,各利益相关者从这种合作模式中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自己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最大化。本文借用企业组织理论中的虚拟企业理论来研究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产生条件、本质特征、成长阶段及模式创新等问题。 一、研究现状和典型观点 以中国知网(CNKI)所收集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先以文章题名中含有“校企合作”为条件进行第一次文献检索,截至2012年1月共有5754篇相关文献;然后在这5754篇文献中,以题名包含“高职”或“高等职业教育”为条件进行第二次文献检索,共得文献1178篇(含报纸,其中有4篇为2012年1月入库)。以下是从文献主题、文献发表时间和学术界所关心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统计的情况。 (一)研究主题的分布 通过对检索文献的分析结果看,目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相关文献的研究主题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如“整合—互动”模式、“订单”模式、“五位一体”模式、“六位一体”模式等。二是校企合作内涵、性质、功能、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如高职校企合作的经济学分析、战略模式、三重螺旋及高职院校在合作中的弹性扩张等。三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模式。如“三进三入”、“丰田T-TEP”等。四是合作模式的创新。如从资源禀赋、合作属性、各利益相关者角度等多方面进行的关于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方法等。五是从跨学科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如从制度经济学、关系营销和博弈论等方面对高职校企合作过程和本质进行的研究。 (二)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 同时包含有“校企合作”与“高职”或“高等职业教育”的文献发表时间具体见表1。
从我国开始办高职教育开始,就有学者关注校企合作这个重要领域,该领域的研究经过11年的发展逐步走向繁荣期,特别是在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文件)之后,我国学术界关于高职校企合作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启动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2010年又启动100所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等,这些都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研究浪潮等学术繁荣现象,从2007年到2011年我国学者共发表1092篇高职校企合作的相关文献,占检索文献的93%。 (三)学术界所关心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文献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为参数了解学术界在高职校企合作领域所关心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从单篇文献下载频次排前10名的文献来看,有8篇作品为硕士论文,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特征、模式及机制等方面。关于单篇文献被引频次的情况,具体见表2。
我国高职校企合作领域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越来越吸引学术界和实践者们的眼球,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存在不足。首先,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研究领域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很多定义尚未形成统一共识。研究主题多以模式、特征、内涵及意义为主,这些主题未能抓住高职校企合作现象产生的最本质问题,因此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其次,学术界未能注意到高职校企合作这种模式的虚拟企业特征,并且根据这一组织的特征、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等特点提出高职校企合作具有可操作性和持续性的理论模式及每个成长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再次,由于忽视校企合作这一虚拟企业组织模式的成长阶段,因此很少出现关于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文化对接这一必经阶段的研究。同时也未出现这一组织模式应该随环境变化而动态调整模式的研究。最后,现有研究成果比较零散,从研究成果来看,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 二、基于虚拟企业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解释 (一)虚拟企业的相关理论 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又叫做企业动态联盟(dynamic alliance),最早由美国里海大学(Lehigh)的学者肯尼斯·普瑞斯(Kenneth Preiss)等在他们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企业主导的观点》中首次提出。根据他们的观点,若干个处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独立厂商,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把握市场机遇,以知识、产品、服务或者是项目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柔性契约为纽结,通过缔结契约合作方式而组成的不具有独立企业形态(形式虚拟)而实现一定企业职能的企业动态合作联盟体。通过该定义,我们可以发现虚拟企业具有5个特征:一是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存在的实体企业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运用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而组成的一种网络组织,其形式并非独立,但能完成实体企业的职能。二是虚拟企业的产生以价值为黏合剂,以契约为纽带,本质上是各种复杂和精巧的制度安排。三是寻求优势互补是虚拟企业产生的动力之一。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并不是所有企业在多种技能上都具有优势,寻求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四是从静态层面来看,虚拟企业是结果完整、分工明确、层次序列的复杂系统;从动态角度看,虚拟企业是一种非线性并具有开放性、自发性的组织。五是作为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的中间组织形态,虚拟企业具有本身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应该经历组建、运行与演进、完成任务、解散或寻找新的市场机遇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