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今中国存在的各种问题,有人认为所有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在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上,藉此,把未来发展的希望寄予政治体制改革,似乎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就是大力、快速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们认为这样的认识和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极端的复杂性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其实质就是对各方面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它不仅需要理顺各种纵横交错的权力关系,协调复杂的利益矛盾,涉及面广,牵动全局,而且还要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 第一,政治体制改革本身内容复杂,影响重大。它包括涉及国家层面的重要领域如执政党、国家政权机关、社会组织的方方面面以及相关的重大关系如党政关系、党与司法的关系、党与人大的关系等;包括政府领域如职能转变、机构调整、管理制度改革等;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这三个层次在权力结构、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等方面的调整;还包括司法体制改革、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领导制度改革等。这里面既有社会管理层面的改革内容,也有涉及国家制度层面的内容。必须看到政治体制改革绝不仅仅是自身领域的问题,而是一个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形成多要素互动的关系[1],因而是一个牵动全局的重大问题,搞得不好,就会失去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就会天下大乱。因此,不能把政治体制改革仅仅看做是党自身、党和政府、党和司法关系的改革。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触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使之成为各种利益的交集点。利益具有刚性特征,可以增进利益,也可以固守利益,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于自己已经获得或拥有的利益一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改革30多年来,既得利益群体已经形成,而且占据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关键环节。搞得不好,这些利益群体就有可能会成为某些改革措施的阻力。所以,利益的调整是最为艰难的改革。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两会结束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说的那样:改革进入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所幸的是,这些可以从我们的人民当中去汲取,来使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2]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处在中国改革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问题众多,机遇难得,挑战空前。众所周知,我们既要实现现代化,还要实现信息化、市场化、社会化;既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还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既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安宁;发展既要有速度,更要有质量;既要解决百姓面临的民生问题,也要着重解决百姓的政治参与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政治体制改革的事业要如履薄冰,统筹兼顾,不能仓促而为。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根据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和根本目标,建立试点,总结经验,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第四,当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处的国际环境异常复杂。不能不承认,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极具挑战性:前有苏东剧变,这剧变中的内容和潜台词不言而喻;后有东欧部分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近有尼泊尔的政治转型,中东北非的政治动荡,缅甸的政治变革。所有这些政治转型和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那就是放弃一党执政,实行普选制、多党制、议会制。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变化对中国来说预示是什么,中国该如何看待和应对这样的变化。可以说,一些人认为我们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认为我们没有发生与上述变革相似的变化,或者期待我们发生这种性质的变化。毫无疑问,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不能有丝毫动摇,但国际局势的上述变化无疑使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世界上不存在普适性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 有些人否定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原则,或是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或是否定我国始终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定意义上,是在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建设成就,用西方国家的政治理论来分析中国,考查中国。这是因为他们认定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中国只有拿来、学习、照做别无出路,从而把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作为普适样板和原则来看待。当他们没有看到中国发生倾向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变化,当然就认为中国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种观点的实质就是要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来代替中国的政治制度。因此,可以看到,否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就论,否定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原则,或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论,以及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如果再不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就来不及了、千万不能再错过眼下的时机等观点,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是有可能被那些否定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所利用,据此开出的政治体制改革药方自然是要脱离国情的,也是不适合中国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的。 其实,世界上从来不存在适用一切国家和民族的终极解决方案,更不存在各国皆适用的现成模式可以拿来。政治制度以及政治体制的优劣评判标准首先要看它是否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其次要看它是否具有适用性;再次要看它是否具有实效性;最后还要看它是否能够获得国民的理解和支持。正如习近平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所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3]。俄罗斯的政治实践在西方看来既不民主,也不正确。但是普京政权卓有成效地改变了俄罗斯,因为它是合理的、适用的、有效的,也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我们曾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照搬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结果并不成功,留下的许多问题至今还在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原因就在于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有效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