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一年的国产电影,从票房看,令人注目的是2013年对2012年的三个“同比增长”——全国票房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国产片票房127.67亿元,同比增长54.32%;海外销售国产影片累计收入14.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02%。① 在这“三个同比增长”的形势下,我们难道不应该说国产电影形势喜人、前景灿烂吗?然而,在对这个问题做结论之前,我们还有些现象需要分析。 一 2013年,国产电影票房“同比增长”不能忽视的两个前提 其一,中国电影市场的加速扩展。在2013年,全国新增银幕5077块,截至年底,全国共有银幕18195块。电影市场的扩大,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高速城市化转型的必然产物。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城市人口过半的国家,数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对电影需要如同住房的需要一样成比例“刚性增长”。作为近14亿人口的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已在预期中。 在2002年,全国只有1000余块银幕,总票房仅9.2亿元;11年过去,银幕增加了18倍,票房增长到218亿,是成比例的。与此相应的是:在全国总票房纪录中,包括国内外影片,过5亿票房的影片均在2010年-2013年间上映。今年全国票房过亿影片有61部,与新增5077块银幕是不能分割的。 其二,国产电影享受的“国家保护”被强化。在加入WTO之后,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对进口影片进行“限额引进”,以保护国产电影在本土的市场竞争力。据悉,2013年美国电影进口中国的“配额”是34部。今年全国上映电影305,其中进口影片仅60部。2013年,依靠“国家保护”,国产电影以235部对60部进口片取得了在全国总票房“占比58.65%”的“胜利”。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得不扩大引进片配额的背景下,“为挽救国产电影票房颓势”,有关方面开始在内地电影市场推行“国产电影保护月”。从2012年以来,我们看到,暑期档和贺岁档(含春节档),“在内地电影院进口大片基本消失”,“国产大片”一色飚红的现象。2013年进口的美国票房大片《钢铁侠3》、《环太平洋》、《地心引力》等,全部“避开了”年初的春节档、年中暑期档和年末贺岁档。 正因为美国大片“避开了”2013年的三个黄金档期,所以,2013年全国票房前10名,国产电影占7名(包括被公认的“垃圾电影”、郭敬明的《小时代》),而美国大片仅占3名。但是,2013年全国票房前20名中,美国电影占12名,国产电影仅8名。如果2013年贺岁档期向美国大片开放,难道不会重演《阿凡达》在2009年贺岁档以13.787亿元票房创下至今未破的中国票房纪录,让50部国产片分争20亿的战局?至少,“2013年全国票房前10名”的榜单会“面目全非”。 2013年全国票房最高纪录影片、被评论为“周星驰江郎才尽、吃老本的”国产片《西游降魔篇》在春节期间“一片独大”,收获12.46亿票房。《钢铁侠3》在北美斩获12亿美元票房,在中国仅得7.5亿元人民币——它是在“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五一)登陆中国的。设想,2013年的《钢铁侠3》获得《阿凡达》在2009年贺岁档期与国产大片正面交锋的机会,恐怕2013年全国票房最高纪录影片就不是口碑不佳的《西游降魔篇》了。 二 2013年,与票房同比增长相反,国产片电影国内口碑再下滑探底 2013年国产片与其票房“同比增长”相反,是口碑再下滑探底——整个2013年,不仅没有出现一部“有口皆碑”的佳作,而且几乎所有的“票房大片”都是口碑不佳的“话题影片”。 2013年票房冠军,且以12.46亿票房收入成为国产票房纪录亚军的《西游降魔篇》,并没有赢得与其票房相称的口碑。这部周星驰导演的娱乐片,之所以创2013年票房纪录,是因为在“周星驰电影”的票房号召力前提下,还占有春节假期的天时和进口大片“被回避”的地利。作为内地观众最看好的香港娱乐明星导演,周星驰在斩获全国票房之王的同时,也获得了“江郎才尽”的影评。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青春》以7.1亿的票房成为2013年国产票房亚军,薛晓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以5.1亿居国产票房第5名。但是,这两位出生于1970年后的新生代导演,在成为票房新秀导演的同时,并没在艺术上获得相应的认可。舆论称她们的这两部影片“遭遇大量质疑,但这些影片也正是借助话题与热点推波助澜”②。 当然,2013年口碑最差的三部片子,是郭敬明的《小时代》、孙健君的《天机·富春山居图》和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在2013年国产票房中,《小时代》以4.88亿票房居第7位,《天机·富春山居图》3亿票房居第10位。这两部电影被舆论批评为是2013年“开辟中国烂片新时代”,“差片营销”的标志性“电影”。前者被网友称为“加长片版的MTV”,“剧本支离破碎、故事老土到核爆、情节硬拖拉、剪辑一忽忽、演员演技浮夸”,后者则被网友斥责“叙事一塌糊涂、混乱不合逻辑、刷新烂片底线”。 由冯小刚导演、王朔编剧、葛优主演的《私人订制》,本被舆论公认为2013年中国观众最后期待、本届贺岁档的扛鼎之作。但是,该片自首映开始,就遭遇到专业评论人士和普通观众一边倒的“恶评”。对《私人订制》具有代表性的差评集中于如下两点:第一,这部被片方的宣传标签强调为向冯小刚早期电影《甲方乙方》致敬的“新片”,实际上“不少故事情节设计上在炒《甲方乙方》的冷饭,了无新意”;第二,这部电影创作理念滞后于网络时代的文化生态,展示的是严重落伍的“冯氏幽默”——“看这部电影,其实就像听相声,数个短段子,加些易上口的搞笑台词组合在一起”。作为口碑最差的冯小刚电影,《私人订制》公映1个月破7亿元,成为他导演影片的最高票房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