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14)02-0090-(08) 一、电影中的不定式取景 在电影序列中,不定式取景①通常可以充分调动观众的感知系统,而导演往往利用不定式取景来控制并转移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感受到导演在电影文本中的意图、倾向,从而使电影的传播空间变得可控。以被摄物体为原点,不定式取景通常包括两种:一是改变拍摄距离,比如说从中景转换成近景再到特写,拍摄距离的改变可以通过移动摄像机或者调整焦距进行镜头的推拉完成。二是在与被摄物体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摄像机机位。也就是说摄像机的机位处于以被摄物体为圆心、以拍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 对于不定式取景来说,机位以及镜头变化的好处在于可以迅速有效地调动观众的注意力,使之与导演的意图相一致,也就是说,让观众去关注导演的意图。这种机位以及镜头变化带来的对观众注意力倾向的调动,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并不需要任何后天的经验以及学习。不定式取景是电影特有的、无可比拟的属性,舞台戏剧不具备此利器来调动观众的注意力。舞台戏剧调动观众的注意力需要观众后天的学习。观众必须学会该看些什么,如何看待舞美、灯光、幕布、服饰、临时演员,等等。必须学会不仅仅是关注主角,同时也不能被细微不相关的因素分散了注意力。因此,舞台戏剧的观众必须是专业或者半专业的,而对于未经训练的观众来说,理解舞台戏剧是困难的。然而,对于“现实生活临摹”的电影来说,由于不受舞台的限制,并且具备不定式取景的天然优势,观众理解的过程是自发的,也是自然的。 二、不定式取景的三种机制 正如上文所述,摄像机的移动、镜头的运动以及后期剪辑,是不定式取景众所周知的技术支持。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技术手段是模拟人眼对现实世界的观看。不定式取景给电影制作者们提供了三个层面(或许更多)以引导并且影响观众的注意力。这三个层面分别为索引、括入、缩放,是不定式取景的变量。 1.索引 索引的机制通常发生在摄像机接近被摄主体的时候。无论是机位移动、镜头推拉或是后期剪辑,无论是推拉摇移从任何一个方位或是遵循任何一条轨迹,只要是接近被摄主体,摄像机移动都会牵引观众的注意力,指引观众应该往哪个方向看,或者说应该看什么。索引的机制不是任意性的,也没有类似语言符号那样的约定俗成。电影的索引机制所依据的是人类感知系统的运作方式,因此是与生俱来的,是认知结构在电影上具像化的体现。 2.括入 电影导演也常常通过括入的机制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在摄像机接近被摄物体的同时,画幅把与之无关的事物排除在其边界之外。从这个角度来说,括入的机制是排除性的,是把与叙事无关或者导演认为观众不需要注意的人和事物排除在画面之外。而与此同时,括入的机制也是包含性的,把那些导演认为重要、也就是说需要观众去感知的人和事物包含在电影的画幅内。括入的机制把重要的括入在内,把琐碎、不需要引起注意的剔除在画幅以外。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为了表达某种特别的感情或者情绪,括入的机制有时候还会反其道而行之。比如说,在电影《人鬼情未了》中,作为重要角色的已逝主人公始终没有出现在画幅中,给予观众一种期待。与索引的机制一样,电影的括入机制同样没有任意性的法则或者类似语言那样的约定俗成。这是感知系统与生俱来的能力,因为在画幅的范围内观众没有任何选择。 3.缩放 机位的运动和镜头的变化也改变被摄事物的比例,产生不定式取景的缩放的机制。随着事物逐渐占据整个屏幕,观众将不仅意识到事物的存在,同时也会意识到事物的重要性。也许人们会认为缩放的机制中,“大”与“重要”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约定俗成,是能指所指任意性的体现。有没有可能在银幕上占据很小比例的事物达到同样表达“重要”的心理效果?更要紧的问题是,我们能否保证占据很小比例的事物可以引起观众的注意?如果不能引起观众的注意,那么所谓的“重要”根本无法得以体现。而通过缩放的机制,至少导演使他认为重要的事物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因此,这不是一个物像越小就越不重要的问题,而是一个物像越小就越难引起观众注意力的问题。也因此,缩放的机制可能是经典电影理论中的一个约定俗成,但是这种约定俗成并非类似语言那样带有任意性的仲裁,因为鉴于人感知系统的构造,人们倾向于那些占据视线的事物是非任意性的,而人们不太容易关注那些并不明显的事物这一点也不是任意性的,这些都是在感知范围内的自然过程。这也就是杰·杜拉克所强调的电影作为视觉的艺术特征:任何电影作品,不论是由各种形状的运动所构成,还是由各种癫狂的人物所组成,都应该是视觉化的而不是文学化的②。 上述三种机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同时进行,也不是单独分别进行,而是呈现为一种协调的状态,这也是不定式取景的机能所在。索引、括入和缩放的机制是在导演意愿层面上的三种方式,从很大程度说,这三种方式可以控制并且引导观众的注意力,从电影序列的角度最合理地把观众的注意力锚定在那些有利于叙事或者表达观点的银幕事物或人物上。也就是说,观众注意力的倾向与导演对叙事的处理高度相关。从关联的角度来说,这三种由感官带来的自发机制,由于不需要后天的学习、不存在任意性的能指所指,当故事渐渐浮出水面的时候,观众仅凭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就可以以很少的处理精力获得最大的关联效果。这些基于视觉结构的叙事目的,使得人们很容易跟上剧情以及故事的节奏,也因此,人们能够读懂绝大部分的经典叙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