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引进“物流”这一概念开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2000年的二十多年,是引进、消化、吸收、探索与初步发展阶段;2001~2010年的十年是物流业大发展时期,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的黄金十年;2011~2020年的十年,是转型发展与产业提升的十年。 2013年11月12日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号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要从经济全球化与国内经济建设的新格局出发,去寻找发展的新动力、新机遇、新模式。 一、认清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1.五大问题。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只有找到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事物才能前进。在中国经济处于大变革的时期,物流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需要我们冷静地去思考。本人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五大矛盾,即五大问题。 (1)全社会物流粗放式发展,尚未进入集约化发展阶段。这集中表现为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一直在18%左右徘徊,而根据其他国家在工业化中后期的经验,理想的比率为13%,我国的差距还很大。这既反映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与粗放式经营,也反映了我国物流业发展得还不充分,这也是国家提出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原因。如果我国能够达到这一水平,就可以减少物流成本两万亿元,而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即便到2020年可能也难以实现。 (2)社会物流总需求与总供给双不足。这一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还很低,许多企业还停留于“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模式,非核心竞争力外包还没有形成气候;另一方面反映了物流业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特别是高端需求。“菜鸟网络”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供应链管理蓝皮书(2013)》中,平安银行提供的《2012年中国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可充分说明这一点。 (3)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国内物流与进出口物流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这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关,也说明物流业作为一盘棋还没有完全走活,作为一张网还没有全面贯通。 (4)物流业基础设施投入不少,但综合效益不高。综合运输体系、信息化网络、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区域布局等还存在很多问题,使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大通道建设受阻。 (5)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需改善。物流法制建设跟不上,市场秩序不规范,物流行业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不少政策不能落地,加大了物流业的管理成本。 2.五大机遇与挑战。中国物流业是一个战略性朝阳产业,党中央与国务院高度重视。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物流业处在生产与消费之间,要加快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这项事业大有可为。汪洋副总理也就如何加快物流业发展提出了重要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大好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进一步深化全面改革的动员令,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号。会议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而物流市场是整个市场的组成部分,这就给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动力和机遇。从现在开始,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会作出重大调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2)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仍是硬道理。“两个翻番”、“新四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仍然处于稳定增长的区间,到2020年,年平均GDP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经济总量的稳定增长,特别是投资的平稳增长,给物流业发展奠定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3)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全球供应链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如东南亚自贸区、东北亚自贸区、上合组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大陆桥、南亚经济区等,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4)物流业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进军。到2020年,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率应达到16%以下,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在当前基础上增加两个百分点,A级物流企业将达到上万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核心团队。 (5)物流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提高物流业科技含量,发展并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向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要效益。 二、物流业的发展要以实体经济的革命性变革为前提 吴敬琏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推动我国市场化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非常关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2013年2月曾为《中国供应链管理蓝皮书(2013)》写序,这篇不到2000字的序可以说是我国物流经济学研究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一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