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1-148X (2013)12-0165-06 一、引言 当前,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供应链联盟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其中,从共生视角进行分析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供应链联盟的风险。崔喆(2010)从风险概率和风险危害程度两方面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讨论了不同共生模式中供应链联盟的不稳定性,并在考虑风险因素的条件下,阐述了供应链联盟的共生能量分配模型[1]。(2)供应链联盟的动态运行。丁永波、周柏翔等(2007)结合能量理论和博弈论,指出供应链联盟在共生过程中,无论是联盟共生系统的自身状态还是联盟成员企业的共生关系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发展着的过程中,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2]。劳水琴、何文修(2010)将供应链联盟视为一个人为设计的共生系统,对称性互惠共生状态是使联盟企业能够快速和持续发展的条件[3]。(3)供应链联盟成员间的关系。卓翔芝等(2010)分别就主体均势和主体非均势供应链联盟伙伴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建立了Volterra模型,进而讨论了合作竞争均衡解的存在及均衡条件,揭示了供应链联盟伙伴企业之间合作竞争的动态共生本质[4]。(4)实际应用。张红等运用案例分析了供应链联盟中的互惠共生界面选择机制,发现加盟企业与盟主企业合作愿景的兼容性及其互动和整合方式对供应链联盟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具有重要作用[5]。 纵观现有从共生视角对供应链联盟稳定性的研究,共生理论的引入均忽视了人类与生物的本质共生特征,这将会产生某种危险。正如将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应用于人类社会一样,过分重视人类显性化、区别于自然的主体思维能力,将导致人与自然的紧张对峙。所以,本文拟从哲学视角对共生理念进行分析,籍以完善共生理论,并将其应用于供应链联盟中,详细说明供应链联盟稳定性的内涵,分析联盟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得出供应链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供应链联盟稳定性分析模型,以期为供应链联盟的动态管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二、哲学共生理念及其在供应链联盟稳定性分析中的本质特征 (一)哲学共生理念概述 “共生”的概念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在1879年首先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6]。之后,生物学家Scott(1969)明确提出共生是两个或多个生物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程度达到平衡的状态[7]。基于哲学视角,日本学者黑川纪章指出:共生是以持续变动的动态平衡、突变、新陈代谢、生长的循环以及由基因编码导致的独特个性为表征的[8]。张永缜(2009)进一步说明共生既是一种自然进化的事实,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既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也是人类价值目的[9]。哲学的本质是人类基于理性信仰而对本质问题的追问[10]。可见,哲学视角的共生是对生物领域的共生的一种提升,有助于将共生理念推广应用于人类社会中。 由共生的生物学定义可知,平衡是共生最本质的特征,因此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哲学视角对其蕴含的异质共存理念、合作统一理念、进化理念以及相变理念进行解释说明。 1.异质共存理念。德贝里提出的共生概念明确指出,共生的主体是“不同的生物”,它意味着异质单元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结合。所以,共生是存在矛盾的诸方协调吻合的关系,属于哲学平衡范畴。既然是异质者的共存,那么共生单元之间必然存在对立斗争关系,没有对立也就无所谓平衡,更无所谓共生了。由于资源有限及各单元的权益追求等矛盾问题,不同的共生主体之间以及共生主体与环境之间都会产生掠夺与征服,故共生理念主张包含着多种因素的单元能够联合起来,相互承认彼此的生存权利并密切配合,共同存在,共同生活。所以,共生是一种综合性平衡[11]。 2.合作统一理念。共生现象是一种自组织现象,共生单元之间既有对立关系,也有统一关系。共生系统中的共生单元不能单纯追求自身的进化和发展,而应充分兼顾其他共生单元的生存条件,争取最广泛的覆盖面,获得来自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在保证其他共生单元利益的情况下,实现自身与共生系统的完善和提高。因此,共生单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共生强调了共生系统中的任何一方单个都不可能达到的一种高水平关系[12],所以,每个共生主体都必须与系统中的其他主体配合,依靠彼此提供所需的条件和环境,才能维持平衡状态,实现共生。可见,这种相互渗透既有主动的含义,也有被动的含义。这里的合作不排斥竞争,但又不同于竞争,它不是共生单元之间的互相敌视、互相斗争,而是共生系统及共生单元的性质与状态的继承和保留。 3.进化理念。平衡是事物运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出现的情形。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所以共生的实质是各共生单元变化的协调一致性及其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是一种动态平衡。共生单元的进化既包括量变也包括部分质变。尤其是在发展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异质单元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系统造成的破坏就越大。为了实现共存,各单元之间通过磨合与沟通的方式不断改变,加速创新并产生新的物质结构,最终达成相互制衡、相互补充的平衡状态。当然,共生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共生单元的进化,此时共生系统会因共生单元的相互配合形成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只要共生单元的变化不超过系统的承受范围,就不会打破原有的平衡,保持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