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代以来,多少代中国人都在做“复兴”之梦。我们今天谈论“中国梦”与以往有何不同?与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时期、与新中国成立以来乃至改革开放初期的最大不同,是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国梦”。也就是说,我们离“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近了。既然更接近了,那就应该看得更真切,说得更具体了,不能止于抽象,止于朦胧。今天,“中国梦”已经不只是理想,它更是制度、是政策、是行动、是实际效果,一时做不到的也要有预期、有方案、有步骤,逐步实施、逐步兑现。总之,关于“中国梦”的讨论要具体化、明确化,为此要专门化、科学化。 由于“中国梦”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涉及极为多样的领域,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做专门研究,才可能深入和具体。例如,“和谐社会”比较侧重于社会关系,主要指一种社会关系的状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比较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指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信息化社会”比较侧重于人与技术的关系,主要指人的一种交往状态,如此等等,都具体揭示了某一侧面的社会特征。在“中国梦”的诸多领域中,民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那么,从这一角度怎样界定“中国梦”?或者说,民生建设的目标是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现在大家在谈论“幸福”,但“幸福”不仅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的一面,它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制度,甚至不是一种社会状态,不宜用来表达社会建设的目标。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看,从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看,目前还找不到比“福利社会”更恰当的概念。当然,“福利社会”并没有统一的模式。而我们所要建设的“福利社会”是“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必须回答下列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建设什么样的福利社会,怎样建设福利社会。 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问题的提出 (一)对普遍福利时代来临的理论反应 2003年在农村地区推广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开始跨越城乡二元分隔这道高墙,迈出了从特殊福利到普遍福利具有开创性的一步。此后,社会保障普遍化的步伐逐年加快,特别是2007年开始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9年开始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又在城市建立非职工的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这样,社会保障覆盖面快速扩大,民生建设步伐跨过地域、跨过行业、跨过许多限制,惠及全国人民。在这一背景下,学术界开展了对于中国社会建设目标的讨论。其中,从民生建设的角度,一些学者较早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问题,如窦玉沛提出“适度普惠型福利社会”、徐道稳提出“构建发展型福利社会”、郑功成提出“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景天魁等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康新贵提出“多元化的福利社会”、何平等提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北京市等政府部门提出“大民政”概念。 自2008、2009年以来,学术界对于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所要建设的社会是什么社会,进行了持续性的讨论。这些讨论,本质上都是对于中国进入普遍福利时代的理论反映,而讨论首先聚焦在怎样确定民生建设的目标上。 (二)明确民生建设的社会目标 “福利社会”不是一个其大无边的概念。众所周知,社会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很难定义的,因为它通常有大中小的区分。在“社会”之前加限制词也分为三种情况:明确总体特征的、明确阶段性特征的、明确某一侧面(特定视角下)特征的。比如“人类社会”是相对于自然界而言的,“文明社会”是相对于未开化的社会而言的,都是总体性社会概念;“小康社会”、“现代社会”等是表示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概念,它们可以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还有大量的概念是既可以表示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可以表示某一侧面特征的,像“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和谐社会”、“民主社会(国家)”、“法治社会(国家)”、“学习型社会”、“老龄化社会”、“信息化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下侧重点不同。“和谐社会”这个概念和“民生建设”联系很紧密,但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民生主要指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问题,如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教育、就业、医疗、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等,生态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也应纳入民生问题的范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有一些内容加入进来,重点也会有所变化。那么,以我们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而言,从民生的角度看,社会建设要建设怎样的社会?显然,上述描述都不适合表达这一侧面的社会特征,而最合适的概念就是“福利社会”。 换言之,所谓“福利社会”,主要是用来表示民生建设的目标。“福利社会”这个概念,不论是就同一序列的概念而言,还是就上下位概念而言,它与其他表示社会特征的概念没有重合关系。它与其他领域、条件、制度和政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福利社会不是无所不包的,并不是提出福利社会就不需要提出别的什么社会了;也不是有了别的什么社会的提法,就不需要再提福利社会了。“福利社会”概念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福利社会”概念释疑 尽管如此,一谈到“福利”特别是“福利社会”,人们往往有种种疑虑:比如,以为所谓“福利社会”,一定是高福利,容易吊高群众的胃口,造成财政压力,影响经济增长。其实,只有敢讲、讲明我们想建设的是什么样的福利社会,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建设这样的福利社会,怎样才能逐步建成中国的福利社会,它要求每个人承担什么义务,做出什么贡献,享受什么权利,才能消除误解。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才会成为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发展动力。这在从温饱到富裕的更高发展阶段,尤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