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有什么用? 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口述历史工作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如:它可以是一种口碑史料,是《行业志》、《地方志》和《家族志》的鲜活资源;也可以是纪录片的素材、音频或视频资料;还可以是学术研究的一种采集手段和记录方式;当然也可以作为文字抄本,让人们读到人生传奇、社会风云和历史真相。 若要追究更深更好的答案,那就要看口述历史工作者有怎样的文化视野、怎样的历史前瞻性、怎样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它是新型的历史档案,也是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及与人类经验相关的新兴科学的数据、信息资源。将行业、社区、家庭、阶层、性别、专题口述历史汇集起来,不仅可以建立新型的历史档案库,且可建立人文及社会科学数据库,教育和传播资源库,国情与民意信息库。口述历史是货真价实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的英国口述史学家保尔·汤普生还曾乐观预测:“口述历史用人民自己的语言把历史交还给了人民。它在展现过去的同时,也帮助人民自己动手建构自己的将来。” 上面所说有点学究气?那我换一种说法。口述历史就是采访收集个人的记忆,其中包括受访人的成长历程、生平经历和人生故事,也包括受访人的专业学识、社会阅历及经验智慧,还包括受访人记忆特点、表述方式和心灵奥秘,同时也包括采访人和受访人的对话、交流及互动技巧。口述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他人,进而促进人类自知。古人向来强调知人论世,口述历史的作用,正可让我们知人、知己而后论世、论史,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 现代口述历史的开端距今已过60年,但它并未成熟,远远没有定型。这就意味着,口述历史到底是什么、到底有什么用,还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它还可以有极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空间。无论是普遍性、理想化、抽象性的理论,或特殊性、具体化的采访及档案抄本编纂,都有很多问题存待研究。 有关“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及其30卷书,下面细说。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频道合作的,一个以采访和记录(老一代)中国电影人的专业及生平经历并作档案收藏为目的大型集体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正式启动,2008年全面展开,2009年底至2010年初为采访工程的第一阶段;2011年又展开了采访工程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将延续到2015年底。做口述历史,我们是后来者,但后来者也有其便利条件,就是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充分汲取先驱者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比较靠谱、有效,且有一点特色。 为确保口述历史采访工作具有专业水准,我们成立了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频道的领导及外聘电影史领域专家组成的编委会,以便集思广益;继而我们又成立了由中国电影资料馆领导亲自挂帅的口述历史领导小组,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组以及由研究室主任挂帅的工作组,以便统一调度、集中谋划、合理分工;继而对口述历史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工作细则进行再三研讨,并陆续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会同有关法律专家,起草了不同形式的受访人授权文书,由受访人自愿选择,以确保口述历史存档及其未来版权使用有章可循、合法合理。还起草了采访人保密协议,要求每个参与这一工作的采访人、摄像师、录音师签署,确保受访人权益及国家利益都不受损害。还有采访规则、采访程序、参考问题库、财务规则、技术规则、档案登录规则及器材管理规则等。 电影资料馆人,有较为明确的档案意识。我们做口述历史采访的目标,是要作为档案收集,即把电影人的生平讲述记录下来,并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永久保藏。是要放眼20年、50年、100年后,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前辈个人历史记忆,让后代的历史学家及电影学者拥有丰富的学术研究资源。这样做,可使口述历史采访不至于急功近利而浮皮潦草,也能够让受访人深感责无旁贷且能畅所欲言。 其后确定项目名称,即“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而不是“电影口述史”。这是要把电影人作为电影史的主体,确定以人为本的采访目标;而不把人作为历史的附庸,不把受访人仅作为提供历史信息的工具。具体方法是,让电影人进行生平讲述,内容包括其电影工作从业经历、社会人生经历、个人生活暨情感与心灵成长经历这样三个向度,力图在口述历史采访中,探索并建立电影专业史、中国社会史、个人心灵史三合一的丰富信息档案。 我们制定了受访人选择标准,追求代表性和充分涵盖性,即努力涵盖电影全行业,包括创作、生产、管理、洗印、宣传、发行、放映、输入输出、器材、档案、翻译、研究、编辑、出版、教育等电影界各个领域。而在创作领域,包括故事片、新闻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译制片等多个片种科目,且包括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照明、录音、音响、音乐、美术、化妆、服装、道具、管理、财会、后勤等具体部门。采访追踪于北京、上海、长春、成都、西安、南京、长沙、广州、香港地区、台北地区等地。受访人地位有高有低,名气有大有小。 在口述历史第一期的采访工作策划中,我们制定了“抢救性”采访计划,选取80岁以上的老电影人作为采访对象。因为这一代老人的经历,在人类史上或许空前绝后。童年时江山动荡家国危亡,少年时战火硝烟山河破碎,青年时朝阳欢歌却又伴随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壮年时代遭遇十年动乱饱经磨难,中年时拨乱反正重新定位不用扬鞭自奋蹄,老年时改革开放日新月异却是人生青山夕照。这一代老人的故事和记忆,无论是英雄壮举还是血泪黄花,即便是雪泥鸿爪,也都是中国及全人类历史不可多得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