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及相关文献回顾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中国一个新兴的基础性服务业,也是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是中国物流业第一个专项规划,也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唯一的服务领域产业规划。“物流”已经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它直接创造了国民收入,扩大了经济总量。 我们关注的问题是,既然物流可以直接创造财富,那么中国物流产业的相关物流投入与物流直接创造的国民收入(物流产出)之间有何种关系?确切地说,二者有何种数量关系?而刻画这种数量关系最有效的工具就是生产函数。因此,我们姑且将物流投入产出的关系称之为物流生产函数。对物流生产函数的研究可以探明物流生产的动力与性质,为促进物流产出的增加和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OuYang and Dai,2010)。但是,由于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傅晓霞、吴利学,2009),使得各地区间物流业发展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不同地区间物流业劳均收入(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欧阳小迅、黄福华,2010)。这种差异的长时间存在和过分扩大会影响到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效率,也不利于国家、地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优化经济结构。因此,对物流业劳动生产效率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而由此引发的首要问题是,中国物流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间差异究竟有多大?地区间在物流特征禀赋及禀赋市场回报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及它们造成物流劳动生产率差异的程度是多少?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缩小地区差距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必要和有力的经验数据支持。 目前,关于中国物流产业生产函数的研究还非常少见。既有文献中仅发现一篇文章,即尚文芳和桂寿平(2010)利用中国1991-2008年相关物流数据,通过构造中国物流业生产函数,对中国物流业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中国物流业发展还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投入产出还存在不平衡。由于“如果不同地区的要素份额不同,那么它们的生产函数可能是不同的”(贾男、甘犁,2010),因此,这项研究虽然对全国水平的物流生产函数进行了估计,但可能因为数据时段的原因,并未就物流生产函数分区域进行测算。此外,该文尚未考虑产业人力资本水平的产出促进作用。 地区间经济或收入差距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已有研究中,大多采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Theil指数、σ收敛指数和β收敛指数、Kernel估计量等方法对地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林毅夫和刘明兴(2003)的研究表明,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收敛具有明显的时域性和地域性,同一区域内部人均收入呈发散趋势。赵伟和马瑞永(2005)的研究表明,1989-2002年间,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和资本收敛机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起到了发散作用。范剑勇(2006)认为,中国非农产业分布极不平衡的情况扩大了劳动生产率在各省之间的趋异。郭庆旺等(2005)采用Kernel估计等方法考察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态演进。此外,张吉鹏和吴桂英(2004)、林光平等(2006)、张茹(2008)、潘文卿(2010)、史修松和赵曙东(2011)等也都利用经验数据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机制。上述文献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方面,而对于产业层面的区域差异还分析较少。尽管一些研究(沈能,2006;徐盈之、赵玥,2009;刘秉镰、余永泽,2010)对特定产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度量,并找出了造成差异的结构性原因,但他们却未能就各原因造成差距的程度作进一步分析。 本文利用2000-2011年间中国相关物流的省级面板数据,尝试建立中国物流生产函数,并以此为基础,借鉴反事实思想,采用经Cotton(1988)修正的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对中国物流产业劳动生产率(劳均收入)的地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将地区差异的研究拓展至物流产业层面。 二、物流生产函数的建立与估计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某种组合与其可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代表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也可以代表某个行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一)物流生产函数 本文中的物流生产函数是指中国物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宏观技术关系。由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技术进步给收入在资本与劳动之间分配带来的效应分化而引发的技术进步中性与非中性的争论,使得生产函数相应地分为中性生产函数和非中性生产函数。由于中性技术进步使得某个经济变量在一规定环境下保持不变(比如,当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的比例不变时,两者在技术进步前后边际替代率保持不变的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在衡量一个经济系统的技术进步及对某产业进行宏观研究时,作出中性技术进步的假设会使分析问题的难度大大降低,因此中性生产函数在现有文献中使用得较为普遍。但考虑到中性技术进步的强假设性,本文在物流生产函数的实际估计模型中同时采用了中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技术进步两种生产函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