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供应链物流金融发展迅速,成为物流业与金融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是指在供应链运营的整个过程中,物流企业、货主企业(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金融机构等上下游各方企业集成和协同信息,有效组织和协调资金流、物流,从而为需求资金的企业在拥有物流运输和仓储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金融与保险服务。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强调一种集成的、协作的、风险共担的供应链管理思想,提高资本运用效率,形成互利互补的物流金融服务链,加速供应链的运行和创造更高的利润。 国内学者关于物流金融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主要表现在[2]:物流金融业务基础研究;资金约束下企业的物流运营决策;物流金融中银行和物流企业风险控制决策(担保物在贷款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分析、风险控制指标的研究、风险预警和违约后处理)。前人关于物流金融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物流企业协同的业务过程和支撑平台的研究比较少。郑金波等阐述了仓单质押的业务过程,分析了开展此业务的三方对信息化的需求,研究了需求的特点和实现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仓库为核心,基于仓单质押业务,构架于仓库、银行与客户间的三层B/S结构的信息系统[3]。李毅学等指出供应链物流金融强调建立货主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的集成化协同服务体系,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B/S结构的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管理体系的概念框架[4]。但综上研究并未在具体的集成框架中对具体业务过程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及集成协同机制进行相应分析,因此也就缺少对信息技术究竟是如何在物流金融的执行过程中产生绩效机理的研究。 本试验将从供应链物流金融业务过程的视角,以厂商银融资模式为切入点,分析基于B2B模式构建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集成以及参与各方协同的机制,探讨信息技术加速供应链物流金融运行效率的内在因素,试图基于具体的融资业务流程,研究“流程”为什么产生效率,“流程”如何产生效率,以及“流程”在哪些“点”上产生效率。 一、物流金融的厂商银模式 厂商银模式指商品经销商在向上游生产商购买货物时,提前往银行存入部分价格风险保证金,银行代经销商支付货款,向生产商开具承兑汇票或国内信用证,委托仓储物流企业代为验收生产商的货物,运输到指定的仓库并进行质押监管。商品经销商按期(分期)归还银行贷款,银行释放相应比例的商品提货权给商品经销商,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等于未偿借款余额,其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一)第一阶段:签订购销合同 1.经销商向生产商提交购买商品的订单,生产商在审核订单后与经销商签订销售订单。 (二)第二阶段:申请融资 1.经销商向金融机构缴纳一定的保证金,申请融资(用来向生产商支付购货款)。 2.金融机构在考察了生产商和经销商的信誉、生产能力、商品的市场价值及前景等后再统一融资,向生产商开具承兑汇票或信用证,同时,并通知生产商和经销商对他们相应的商品和账户进行监督。 (三)第三阶段:交货 1.金融机构委托合作伙伴(仓储物流企业)验收并运送生产商相应的商品到指定的仓库,并进行监管。 2.仓储物流企业在完成运输后,开具仓单给金融机构。 3.金融机构付款给生产商。 (四)第四阶段:还款和取货 1.经销商按期或分期付款给金融机构,获得提货单。 2.经销商凭提货单向仓储物流企业要求送货。 3.如果是分期付款,⑦⑧步骤将重复多次。 若商品经销商到期无法偿还银行融资,则物流公司代替银行负责对质押商品进行销售变现,生产厂商负责最终处置质押货物。在厂商银模式中,一些生产厂商为吸引银行对其经销商进行融资,还承诺在经销商不能归还融资时可以对质押商品进行回购,从而锁定了银行面临的商品价格下跌风险,扩大了银行可进行融资的商品种类,形成了以供应链整体共赢为特色的融资模式。厂商银模式能够加快经销商资金周转,促进生产厂商的商品销售,加快回款速度,并带动物流公司的监管、储运等业务。 从上至下查看业务流程中各参与方的信息、资金和物资流动的情况,可以看出各参与方必需提交的共享信息如表1所示。 二、B/S工作模式 通常业务流程各参与方都具有基于B/S结构的、各自独立的、基本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层中有库存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等应用逻辑,数据层中存储着系统的所有数据,用户层提供人机友好界面和各类图符供用户点击,触发应用层的各应用模块执行,如图2所示。
图1 厂商银融资模式的业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