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是香港电影开始本土化转型的重要年份。这一年,香港股市崩盘导致众多港人生活艰难,电视媒体快速娱乐化发展和广播、报刊等大众文化普及,香港电影面临生存困境和发展挑战,必须创新转型。这一年,李小龙意外去世导致功夫片急转直下,邵氏翻拍“新联”同名粤语片《七十二家房客》,却不经意间逆转了粤语片式微、国语片占优势的格局。 这一年,也是香港电影谋求进军美国市场多年未果、却是获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年份。《天下第一拳》、《精武门》、《龙争虎斗》、《合气道》等数十部香港功夫片,在美国密集上映形成热潮,而且多部影片票房突出。更令人惊讶的是,截止到1973年11月的短短半年多时间,香港电影在美国的经历犹如过山车般变化,由开端快速发展到高潮,却又旋即坠入低谷,而后低潮一直延续至上世纪90年代成龙电影重启美国市场。为什么这一年香港电影能在美国市场获得成功?什么原因导致其昙花一现?本文试图探询1973年香港电影这段不为人熟知的历史。 1972年11月,当李小龙电影《精武门》被率先引进美国并安排在纽约少数影院局部上映①时,好莱坞表现出明显的轻视态度。比如标志性媒体《综艺》(Variety)给予了负面评价:“一部幼稚的香港情节片,基本没有什么美国商业潜力”②。正因如此,华纳公司在引进邵氏电影《天下第一拳》时,打破美国市场优先的模式,先试水欧洲市场,而后在美国公映。影片在欧洲获得巨大成功,仅伦敦莱斯特广场一家影院上映8周票房就有42000英镑③。以此良好开端,华纳公司大胆推进该片的美国上映,掀开了1973年好莱坞第一波香港功夫电影热潮。 (一)发展脉络 1.《天下第一拳》策略性上映,成功开启功夫片热潮 影片《天下第一拳》由邵氏1971年出品,尽管香港票房和观众反响一般,但对美国观众来说却具有既陌生又熟悉的多重卖点。片中参加中国武术锦标赛争夺“天下第一拳”美名的英雄成长情节,不同门派功夫的渐次亮相,特别是银幕上发光发红的铁砂掌,极大满足了美国观众猎奇的心理。影片中师傅被害、成功复仇的情节架构以及执著于爱情、多角情感的浪漫元素,则很大程度相通于美国观众熟悉的西方模式。
营销发行方面,华纳公司非常讲究策略。一方面,重视媒体公关,强化影片卖点,获得多家媒体相对理想的评价,诸如“这种迎合暴力的功夫情节电影,似乎具有全方位的穿透力”、“涵盖了所有可能吸引观众的爆发性因素,有助于在目标市场获得成功”④、“充满了暴力武术特技和表演过火的打斗场景,以迎合动作片市场的观众口味,黑人观众可能尤其对片中充满异国情调的持续不断的打斗场面感兴趣,而影片的英文配音夹杂着不少令人捧腹的俚语,这更容易吸引年轻观众和其他普通观众”⑤;另一方面,采取推进式上映模式。1973年3月21日,影片先被安排在洛杉矶和纽约的少数影院局部上映,至4月份该片已上榜洛杉矶2周票房冠军、纽约3周票房冠军,并连续数周位居两地票房前五名⑥。4月底,影片在美国近1000家大规模上映,票房大卖,跻身当年美国七大卖座电影之列,并成为入列1973年全球上半年度十大最卖座影片的第一部华语片⑦。 《天下第一拳》的成功,应了一家美国媒体的预料,“(东方功夫)新奇性一旦被揭开,西方观众将期待更多”⑧,众多美国电影公司开始竞相引进,参与推进这波香港功夫片热潮。 2.李小龙电影成为中坚力量 随后,最主要的推动者和中坚力量李小龙出现。尽管有人曾揣度李小龙电影在美热映,完全是因为他意外身亡。实际上,李小龙去世前已有《唐山大兄》、《精武门》⑨在美热映。 1973年5月中旬,李小龙第一部功夫片《唐山大兄》在美开局,5月16日即成为周票房冠军,之后连续数周位居票房榜前列。随后《精武门》借力于1972年获得奥斯卡奖的法国电影《法国贩毒网》(The French Connection)而取英文名为“The Chinese Connection”,在之前局部上映的基础上,1973年6月在美国全线上映。票房急速高涨,在纽约丽都影院上映后,一举打破首映当天、首周、两周等所有票房纪录,最初两周共有580,021,200人次的观众进入影院,票房收益超过12,898英镑。⑩香港功夫电影初来乍到,表现出如此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着实令好莱坞市场大为吃惊,“自从十年前詹姆斯·邦德影片上映以来,没有哪一类型的影片像香港功夫片这样在票房上大获成功”(11)。 华纳公司联合嘉禾公司,以好莱坞大片模式制作《龙争虎斗》。影片超过百万美元的高额投资,既有大气壮观的百人混战场景,又有李小龙以一敌众、武术技艺出神入化的个人秀。情节编排上,充分调动东方奇观元素和西方创新体验,将武术动作和詹姆斯·邦德式超级间谍模式结合,演员阵容囊括美国影视明星、黑人空手道冠军等。影片尚未公映,就有媒体如此预期:“是一部创新的动作片,可以与邦德系列电影相提并论,必能在票房上大获成功。它向观众成功呈现了惊险不断的体验,无论观众年龄和知识水平如何,他们都会被片中超级英雄式情节深深吸引。”(12) 1973年8月22日《龙争虎斗》在美上映,市场表现非常突出。除了影片本身的优秀品质,此前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意外身故的悲剧,是推动观众热情、票房高涨的重要原因。无论华人、白人还是黑人,美国观众趋之若鹜。影片不仅顺利登顶3周的美国票房榜冠军宝座,而且连续8周占据美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沿位置(见表1)。 《龙争虎斗》从8月份一直上映到11月份中旬,美国票房累积2500万美元,全球票房高达9000万美元(14)。尽管就单片票房而言,《龙争虎斗》跟1973年美国电影年度冠军《驱魔人》(The Exorcist)8900万美元有很大差距,但就香港功夫电影的海外表现而言已是空前纪录,毫无疑问成为了这波热潮的辉煌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