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电影是传播内容与媒介渠道的有机综合体。作为最古老的电子媒介,电影的内容与内容载体、传播渠道之间的关系之密切、复杂超过了过去任何一种内容与载体的关系。因此,麦克卢汉所谓“媒介即讯息”的工具主义立场似乎在电影媒介中有着更为鲜明的体现,电影这种媒介载体对内容的塑造和影响是既深且远的,这种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媒介本身成为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发现蒙太奇开始,电影的一次次飞跃也正是与电影特效的发展相伴随的。从梅里爱到卢卡斯,从斯皮尔伯格到卡梅隆,特效不仅成为了众多电影创作者艺术表达、内容叙事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极大推动了电影市场的发展,成为了众多受众的主要观影诉求之一,甚至特效已经成为了内容的一部分,成为了电影创作的一项重要分工,与内容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受众的符号消费与体验。电影特效从梅里爱时代开始形成,跨越了早期的停机、叠印、两次曝光等简单特效,走过了停格动画和幕布技术的早期阶段,经历了微缩模型拍摄、正投技术、运动控制摄影机系统、动格技术、2D技术、电脑绘图与特效仿真处理等技术百花齐放的逼真再现阶段。时至今日,电影特效已经全面进入到了数字时代与3D时代,特效技术在成就创作者想象力的同时,也建构出了新的电影内容、电影市场和受众体验。因此,当下探讨电影发展,就不能离开既是工具又是内容组成部分的电影特效的意义和影响,沿着这一电影发展趋势进行探索,才能更深刻洞察未来的电影产业与市场轨迹。 一、特效电影的艺术魅力与市场魅力 影视美学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打造一种情景交融的视听体验,实现客观美与主观美的有机统一,通过再现和体验等方式使受众直接复制画面于脑海,或者参与体验形成感官刺激。这种对内容作品的新的识读方式恰恰构成了电影区别于其他文本内容的主要特征。也正由此,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语言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建构了一种超越一般文本内容的复杂创制体系——内容与形式、技术与资金、商业与艺术、作者与受众对立统一的复杂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电影特效一直是使电影变得更美、更具魅力的重要推动力。 所谓特效,即是指特殊视觉效果,过去,很多无法通过直接拍摄获得的画面便可以通过特效来完成;如今,特效的含义已经大大延展,比如,一些复杂场景若能够通过特效完成就可以降低现场布景的难度,减少对实景、服装、化妆、道具等的依赖,有些高难度、高危险性演员表演的画面可以通过特效处理来替代或者降低演职员的危险,还有些特效能够创造出新的试听体验直接带给受众审美愉悦。数字时代和3D时代给电影特效插上了更有力的翅膀,使得电影能够带给人们更丰富、立体、震撼的视听体验。伴随着电影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效越来越成为了电影的一种表达元素,或者已经融入了视听语言的语法结构,成为了电影与观众进行沟通的必要语言元素,也成为了受众审美体验的重要来源。电影特效正是以一种载体化、互动化的方式完成了电影文学的表达重构,同时也成为了受众审美的对象化与具体化体现。特效已经成为了电影语言中的构成要素,成为了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更主要的特征。如果说蒙太奇是电影的叙事语言,那么特效就是电影的体验语言、修辞语言。因此从本体论角度而言,发展电影特效自然而然成为了电影发展的必然路径和趋势,也成为了受众电影审美诉求的主要对象之一。 从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电影特效取得里程碑意义的进步都伴随着市场的巨大反响和受众观影体验的质的飞跃,也是对电影表达语言的一次又一次解放,使电影不仅能够完成人们想象力之内事物的具象化表达,而且能够超越想象力,实现几乎无所不能的具象化表达。乔治·梅里爱的蒙太奇手法和初创的电影特技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不同于长镜头再现的电影世界,使人们看到了电影更多的可能性和表达价值,同时也开创了巨大的电影市场,使电影的商业价值得以彰显。从那个时期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这种超越想象力的电影语言的探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美国电影崛起的时代,商业色彩和技术主义是美国电影崛起的两大法宝,前者为电影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市场,后者则是电影开掘新的想象力空间、开创新的表现手法、开发新的商业价值的重要依托。好莱坞电影“不是努力去捕捉真实的感觉、组织和节奏,而代之以制造一种摹本,一种独立的存在,依据身入、认同的美学定律创造一种完美的幻觉,使人生成为视觉的、公开的和戏剧性的”。①希区柯克的“电影是把平淡无奇的片段切去后的人生”的比喻是对好莱坞电影原则的确切描述,为了贯彻这个原则,好莱坞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各种技术,从而使得逼真、玄幻、绚丽、充满戏剧冲突和视觉冲击的世界在电影中得以展现,从而成为博得观众注意力资源的核心武器。那个时代,《失落的世界》(1925)、《大都会》(1927)、《金刚》(1933)、《绿野仙踪》(1939)等大片不仅通过特效拓展了电影叙事的空间,制作了很多不能单纯在拍摄场上完成拍摄的电影画面,而且取得了当时票房的胜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特效对于电影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一再被证实,电影也成为了艺术与技术交织而成的艺术品和文化商品,同时也成为了受众寻求超越想象力的新的试听体验的综合艺术形式。 “二战”后,伴随科技进步的步伐,电影特效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影产业也因此日渐巩固了市场地位,在20世纪后期,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市场价值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军火业和钢铁业,成为了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人猿星球》(1968)、《2001太空漫游》(1968)、《星球大战》系列(1977—1982)、《终结者》(1984)、《侏罗纪公园》(1993)、《泰坦尼克号》(1997)、《黑客帝国》(1999)、《指环王》系列(2001—2003)、《哈利·波特》系列(2001—2011)等影片将2D时代的特效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使得电影表达无所不能,人们的各种想象力皆可以通过特效方式在电影中呈现,电影特效技术已经将人类的想象力远远抛在了后面,只有主创人员想不到的,没有电影特效做不到的时代已经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