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影业公司(以下简称“旧长城”)是战后初期香港最重要的制片厂之一,从1949年7月正式成立到1950年初改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旧长城”共出品了8部影片①,在战后的香港国语电影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在关于战后初期香港国语片的讨论中,学者关注更多的是改组后的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即“新长城”),而“旧长城”的历史脉络、创作特色、文化选择,及其在战后香港影坛的过渡性意义,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② 一、长城影业公司的成立及概况 “旧长城”成立于1949年7月,创办人是因与李祖永意见不合而退出“永华”的张善琨。成立之初,“旧长城”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此时恰逢袁仰安由沪来港,两人遂商定合作计划,并经袁仰安介绍,得到航运巨头吕建康的资金支持。“旧长城”由袁仰安担任总经理,但制片、策划仍由张善琨负责。③关于“旧长城”的资本和股权情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说法认为“旧长城”系“张善琨与名律师袁仰安合股设立”④,袁仰安之婿沈鉴治的回忆从侧面验证了这一说法,他在回忆录中提及,1950年前后,袁仰安“带来的资金都在长城公司用掉了”。⑤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来自张善琨遗孀童月娟,她坚称“旧长城”是张善琨的独资公司,吕建康对“旧长城”的资金支持,并非直接注资或参股,而是以“胜利”公司的名义向“旧长城”提供每部影片10万港币的借贷。⑥1950年初,改组后的“新长城”在香港《大公报》上刊登的一则启事验证了这一点,该文称“旧长城”为张善琨独资拥有,其出品影片“均系向‘胜利电影企业公司’借款摄制”⑦。至于“旧长城”的股权情况究竟如何,恐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凭借张善琨在电影界的广泛人脉,“旧长城”汇聚了一大批上海的“南来影人”,其中多数是张善琨在“华影”时期的班底,如导演李萍倩、岳枫、马徐维邦,演员周璇、白光、李丽华、王丹凤、龚秋霞、严俊、刘琼、黄河、韩非、王元龙等,技术人员则有摄影师董克毅,美术师万古蟾、万籁鸣等。“旧长城”的片厂位于九龙狮子山麓,厂长沈天荫。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长城片厂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是一家相当现代化的制片厂:“摄影部所用的机器是新近从美国购置来的1949年最新式的Mitchell B.N.C.。录音的设备、洗印的设备,都是现代化的崭新工具。”⑧ 外部资金支持、现代化的片厂和大批创作人才的加盟,使“旧长城”成为战后香港最具竞争力的国语制片机构。在张善琨的主持下,“旧长城”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制片计划,创业作为《荡妇心》。根据“旧长城”官方提供的信息,《荡妇心》的筹备工作始于1948年11月,1949年3月中旬开拍,6月底完成,耗时101个工作日;原预算为30万港币,后因增加布景及服装、胶片等方面的额外支出,最终成本逾40万港币。⑨当时,香港国语片的制作成本约为10万—20万港币,在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旧长城”在影片制作上的投入可谓不惜工本、精益求精。 深谙电影经营之道的张善琨采取了一系列宣传措施,为《荡妇心》的上映制造声势:影片公映前三天,在香港大酒店举行盛大的“创立纪念晚会”,邀请官员、金融界、工商界、新闻界人士及在港电影明星共计五百余人参加⑩;《荡妇心》的首映式更是制造了轰动效应,不仅邀请时任港督葛量洪出席,更动员了白光、胡蝶、李丽华、陈云裳、周璇、王丹凤、龚秋霞、陈娟娟、孙景璐、罗兰等十位女明星剪彩。(11)这一宣传策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荡妇心》一炮打响,“轰动了整个香港,整个广州、澳门、汕头等地亦万人空巷,打破卖座纪录”(12)。携《荡妇心》的余威,“旧长城”的第二部作品《血染海棠红》同样引起强烈反响,尤其在东南亚大受欢迎,以至“场场满座,街头巷尾,男男女女,都以‘海棠红’为谈资”(13)。此后,“旧长城”一鼓作气推出《一代妖姬》、《琼楼恨》、《王氏四侠》、《花街》等影片。 总体而言,“旧长城”的制片策略有以下特点:承袭上海传统,制作商业电影,注重影片的娱乐性;影片的题材、类型多样化,既有“教化”色彩浓厚的通俗剧(《荡妇心》),也有感伤的文艺片(《琼楼恨》)以及侠义片(《王氏四侠》)、歌舞片(《彩虹曲》);力求以严谨的制作保证影片的品质——即便是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明星(尤其是白光、周璇等女明星)的票房号召力,赢得市场和观众;高度重视电影的宣传,采取各种手段对出品影片进行推广。 二、流离心绪的银幕呈现 在将上海的电影制作模式带到香港的同时,南来影人还在银幕上展现了自己的流离心绪,这也构成了战后初期香港国语片最为有趣的文化症候。在笔者看来,对银幕上男女性别的不同呈现,便是南来影人流离心绪的重要体现。接下来,笔者拟以《荡妇心》、《血染海棠红》、《一代妖姬》等影片的性别表达为例,并结合女明星白光银幕内外形象的塑造,力图呈现战后初期香港国语片微妙、驳杂的文化特色。 1.在银幕上表演“坏女人”:白光的银幕形象构建 在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电影运动”中,进步的电影工作者经常采用的策略之一,便是借通俗剧的形式在银幕上塑造各种悲苦女性形象。创作者的家国忧思、社会关切,往往透过女性的悲惨遭遇得到曲折的呈现。1945年以后,南迁的上海影人将这一传统带到了香港。在岳枫、朱石麟等辈导演手中,女性的悲惨身世或际遇,成为创作者批判封建门第观念,谴责社会不公,肯定自由、平等的关键。就“旧长城”的作品而言,白光在《荡妇心》、《血染海棠红》及《一代妖姬》等片中饰演的角色无疑颇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