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3)02-0083-07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电影和上海这座城市成为互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电影不厌其烦的表现着这座城市,弄堂、南京路、咖啡馆、舞厅、剧院、爵士乐等成为重要符号,穿洋装的老板、穿旗袍的交际花、衣衫褴褛的贫苦大众粉墨登场,人物和环境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标识。老上海电影中的上海,已经不仅仅是电影发生的空间背景,更直接参与到了电影的叙事,老上海电影成为上海这一马赛克型现代都市的映像。 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影成为新政府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不再是一个城市的故事。为“工农兵”服务的不二法则使战场、农村成为新中国电影的豪迈背景,城市沦为一小配角。老上海成为资产阶级的近义词,新上海以社会主义的全新面貌出现,割断了和昔日的脐带。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取代上海成为中国最核心城市。新中国电影必然要对北京进行书写,对于身处首都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来说,这份书写便显得更为重要。在“十七年”期间,北影厂的确对北京进行了超越其它制片厂的书写。 一、北平的革命历史书写 1950年,在北影厂出品的第一批故事片中,《民主青年进行曲》是一个发生在北平的故事,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北大物理系学生方哲仁在“五·二〇”事件前挣扎彷徨,最后转变走向抗争的故事。主角方哲仁由曾经在燕京大学学习哲学的著名演员孙道临饰演。由于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北平,影片拍摄得到了北京诸多高校的支持。“为了拍摄青年学生在‘五·二〇’的反内战及反饥饿运动等巨大场面以及学生们当时的生活,学习的真实镜头,曾得到‘北大’师生们的极大帮助,并且由他们直接参加了演出。”[1]影片开始便是北大学生在广场上举办纪念“五四”的营火晚会,由谢添饰演的宋教授发表演说,他控诉国民党发起内战,号召同学们继续斗争。在演讲中插入的纪录片画面展现的是一个残酷政府统治下人民苦难深重的中国。晚会之后,方哲仁和女友宋蓓华(姚向黎饰)送宋教授回家,胡同里有一家人,在听到巡警的声音后,母亲赶紧哄孩子,不让他哭出声,这是全片少有的对北平市民生活的展现。影片最后插入了北平解放的纪录片画面,百姓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北平,五星红旗升起。方哲仁和同学们穿着革命装幸福地走在街道上,前面打着建设新中国的标语。影片通过方哲仁的改造和转变之路将1947年席卷全中国的“五·二〇”学生运动浓缩于北平,开始建构北平的革命历史。 1959年摄制的《青春之歌》是国庆献礼片,是北影厂的大制作。在北平的革命史上,1935年北平学生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无疑是浓重的一笔。《青春之歌》便将林道静个人的故事缝合到宏大的革命历史叙事中。1959年3月初,恰逢北京降雪,摄制组就在北京前门外地区抢拍下了雪景的戏。“3月15日,这部影片正式开拍,已经拍摄了许多内景场面。摄制组还在北京的鼓楼大街拍摄了特务逮捕戴瑜的外景;在北京的故宫一带拍摄林道静与余永泽在河边会面的外景;在北京的崇文门外一带拍摄了‘一二·九’运动的示威游行的大场面”。[2]全片第一次对北平的大规模表现是林道静在北平火车站遇到了南下示威请愿的学生,这场戏的外景场地是在西直门外火车站,拍得气势恢宏,在这部北影厂斥资三十万打造的大片中,不乏这样的大场面,其中气势最宏大的一场戏是影片最后的“一·二九”示威游行,但是参加拍摄的群众就有一万余人。“拍摄那天,电车到崇文门就停住了,原来为了拍电影,从崇文门到花市大街南口这一段的交通都已断绝……出了城门,眼前出现了另一个世界,整条大街都变得面目全非了。崇外百货商店的门前换上了‘华祥绸缎股份有限公司’的招牌,还有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招牌和广告也都挂出来,有‘裕大钱庄’、‘典’、‘当’,还有‘仁丹’、‘老刀牌’的广告。红、白布的幌子迎风招展,‘王麻子’大剪刀模型在铺子门前叮当作响,接头还摆了几辆破旧的人力车……这杂乱破旧的市容,立即在我眼前展现出一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图景”[3]。这场戏的拍摄得到了北京市委、北京市公安局等各部门的支持,断绝了前门外的交通达一天之久,街道组织动员了两三千市民群众穿着自己的长袍大褂来当群众演员,还有两千名部队的战士和学校的学生参与拍摄。拍摄时候除了汪洋等北影的领导之外,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市委文化部副部长、宣传部长、公安局交通处长、区委书记等组成一个现场总指挥部,这样的拍片气势可谓空前。 《青春之歌》的外景戏,仅是北京就是60多处。影片在革命叙事中不时呈现出北平的风貌,如林道静与余永泽会面时的故宫一带河边,林道静走在城墙下以及林道静和王晓燕及江华谈心时候的颐和园和北海,观众也随着林道静看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北平。全片定格在了“一二·九”学生运动,也让北平这一革命青年的战场变得更加宏大壮阔。 拍摄于1962年的《停战以后》进一步凸现了北平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位置。1946年春,共产党与国民党签署了停战协定,并组成了有美国代表参加的“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国民党一面进行和谈,一面在美国驻华海军陆战队直接参与下,向中共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停战以后》即是表现这一事件的政论性极强的故事片,而且极力打造了那一特殊年代的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