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对于好莱坞电影声音的发展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并被冠以电影声音的“新浪潮”、“声音蒙太奇运动”和“声音设计时代的到来”等称号。这个伴随着好莱坞电影复兴而产生的新声音运动以它技术和美学上的突破性进展重新规定了好莱坞电影表达的声画策略与叙述手法,同时重塑了电影观众对于类型片的解读策略与期待。 当代电影声音美学与那场运动中的实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过去的40年里,声音“新浪潮”对电影美学形式的探索已经由一种电影形式的实验性风格转换成一种专有的制作方式和评价标准。正如《金刚》(1933年)中的动物音响和《罗宾汉》(1938年)中的射箭声代表了经典好莱坞时期的声音传统一样,《星球大战》(1977年)中的光剑、R2D2的嗓音、《愤怒的公牛》(1980年)中的打斗声和《驱魔人》(1973年)中充满隐喻性的环境声等,都共同建构了好莱坞新的声音传统,这些人为创造的声音甚至被电影观众纳入自身认知经验的一部分,成为后来的电影声音设计所要遵循的认知基础和经典模式。 一、经济滑坡下的体制巨变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次声音新浪潮的运动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70年代,并延续于80年代各类型的自我完善之中。这次美学运动的产生有来自历史、文化、技术等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派拉蒙裁决”所导致的好莱坞电影公司联盟瓦解。 “派拉蒙裁决”将电影公司与剧院强行分离意味着剧院掌控了是否升级或更新声音技术的决定权,然而这些投资家和金融家们很快意识到是否要升级他们的声音技术是与影院的上座率直接挂钩的,如果见不到直接的高额利润,那么这显然就是一项不明智的投资决策。正因为如此,声音技术的革新被大大推迟。 “派拉蒙裁决”导致的电影公司联合兼并的直接后果是产业结构的重新配置和设备的缩水,声音部门最终被拆除或分离出电影公司,导致了独立声音机构的出现,如托德AO公司(Todd AO)、高德温工作室(The Goldwyn Studios)、美国西洋镜公司(American Zoetrope)以及后来的天行者声音工作室(Skywalker)。声音前期制作与后期制作成为了不同的产业,过去制片厂中音效库与制作人员资源共享的风气被打破,人员与资源的配置都在不断调整,适应了新的制作模式并迅速在新的产业格局下开辟出电影声音发展的新途径。 电影历史学家托马斯·沙茨在他的文章中提到,“电影公司从1964年到1968年的五年时间里收入下降了640万美元,从1969年到1973年下降130万美元。”①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不景气,好莱坞开始寻求新的市场策略,由于电视的出现,年纪稍长一些的美国人开始逐渐走出影院,于是电影公司将年轻人看作是完美的救命稻草,以年轻观众为导向的电影制作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模式。 此时新一代的电影制作者们已经开始探索新的风格和形式,尝试开辟将自己与传统区别开来的另一条道路,这与电影公司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寄希望于这些代表着实验性和先锋性的新声音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新潮流能够将年轻的观众拉回到电影院中。于是大量的实验和创新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鼓励和支持。 二、新声音文化的从业者育成 好莱坞电影公司联盟的瓦解,动摇了传统的声音制作和放映模式,并且阻碍了声音技术的发展,这给电影声音的质量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可幸的是,这个低迷的时期因新一代电影声音工作者的崛起而得到了改善,他们是沃尔特·默奇(Walter Murch)、本·伯特(Ben Burtt)、史蒂夫·弗里克(Steve Flick)、马克·曼基尼(Mark Mangini),还有理查德·安德森(Richard Anderson)等。同时,他们的工作又得益于那些由于美学或经济的原因对声音给予高度关注的导演和制片人的支持,例如阿瑟·佩恩(Arthur Penn)、罗伯特·奥尔特曼(Robert Altman)、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以及威廉·弗里德金(William Friedkin)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等。 新一代的电影人成长起来,他们形成了新的环境和氛围,为好莱坞电影工业灌注了新的血液,时代在他们身上烙下了与他们的父辈所不同的印记,那是一种全新的气质,来自调频电台、密纹唱片、立体声、高保真、具象音乐(Music Concrete)和摇滚——新的声音文化。 新一代的电影制作者大多出生于“二战”结束前后,“二战”期间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战后的流行文化发展做好了铺垫,相比过去,成长于战后的新新人类是被爆炸的声音信息包围起来的一代,流行音乐和声音技术的结合造就了对声音空前狂热的气氛。年轻一代是听着广播和唱片成长起来的,远远超过任何一代。这成为他们听觉美学的原型,熟悉音频技术和美学的电影制作者从这一代听众中产生出来,伴随着立体声成长的新新人类和一些高保真音响发烧友,开始成为录音师、剪辑师、混音师和“电影顽童”。他们对声音和音乐的意识在这个声音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得到提升,因此当他们进入到电影工业的领域,他们也要求电影中的声音设计和质量与他们所期待的音乐和立体声系统一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