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其显著特征是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事实上,在多种动因的作用下,欧美国家已经较早地开展大部制改革探索。因此,梳理和阐述欧美国家大部制改革的实践,了解其改革的最新动态,总结其改革的主要特征,辨析和观察其改革的基本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欧美国家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部制发源于西方,是当今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组织模式。经过长期的改革探索和实践推进,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大部制改革既各具特色,又有共同之处。 (一)英国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英国是较早探索大部制改革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机构整合过程,大部制改革在英国有其特殊背景,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1]1914年,英国政府设有内政、外交、财政和贸易等16个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增设了空军、劳工、海外贸易、粮食管制和船只管制等13个部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防、国内安全和情报等10个部又相继建立起来,同时又对其他部门进行了改组,到1951年,英国内阁部门已达27个。随着政府分工过细、部门设置过多的弊端凸现,机构重组和整合的需要也显现出来。为此,英国政府着手开始了大部制改革,撤并、调整了一些政府部门。如1964年,把国防部、海军部、陆军部和空军部合成国防部;把教育部和科学部合并为教育与科学部;新设立国家经济发展委员会,撤销经济事务部和技术部。1968年,将原国家保险部、抚恤部和国家救济局合并,成立社会保险部,并与卫生部再度整合为卫生和社会保险部。 20世纪60年代英国大部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将一些业务相近的部门综合组建成“超级大部”,但规模更大、更系统化的机构重组则是发生20世纪70年代。随着1970年《中央政府重组》白皮书的发布,英国掀起了新一轮大部制改革高潮。如1970年英国将外交部与联邦关系部合并成为外交和联邦事务部;把贸易部和技术部合并成贸易工业部。再比如将住房和地方政府部、公共建筑和工程部、运输部合并成环境事务部;把海外发展署合并到外交与联邦事务部,等等。根据政治需要,英国政府又于1972年增设“北爱尔兰事务部”,1974年增设能源部。通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实践,英国政府职能机构的总体架构基本形成。 此后,英国政府大多奉行“因地制宜、小修小补”的渐进改革原则,采取成熟一个、调整一个的举措,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如1997年合并环境部和交通部;2001年将农业、渔业和食品部与环境、运输和地区部合并,组成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2008年成立能源与气候变化部,由商务、企业与管理改革部以及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的相关人员组成。 英国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表明,“大部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甚至还可能出现多次的分分合合,比如英国教育部。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要求,英国政府于1995年将教育部更名为教育与就业部(英国教育部成立于1944年,1964年改称为教育与科学部,1992年又更名为教育部)。为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2001年英国政府又将教育与就业部更名为教育和技能部。2007年6月底,英国政府对教育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又将教育和技能部重组并拆分成儿童、学校和家庭事务部(DCSF)和创新、大学和技能部(DIUS)。2009年6月,英国政府进行内阁改组,原英国商业、企业和制度改革部(BERR)与创新、大学和技能部(DIUS)合并,组建起商业、创新和技能部。2010年5月,卡梅伦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又把儿童、学校和家庭事务部(DCSF)更名为教育部。 同教育部一样,文化部成立也是历经多次反复。1992年以前,教育和科学部是英国文化事业的主管部门,另有一些文化事务则散落在艺术和图书馆部、环境部、贸工部、就业部和内政部等多个部门。在文化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多个部门共同管理文化的体制性障碍逐渐显现出来,不利于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基于此,1992年英国政府第一次成立了国家遗产部,专门主管文化,将分散隶属于其他多个部门的文化管理职责统一起来。1997年英国政府又将其更名为“文化、媒体和体育部”。至此,英国文化、新闻和体育部成为典型的大文化部。文化、新闻和体育部实行内阁大臣负责制,内阁大臣之下设部级领导6人,部属机构设5个部内局、2个部外署和两个直属处。文化、新闻和体育部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宏观文化政策,负责统一划拨文化经费并监督经费拨款的使用,直接管理国家级文化事业单位,并协调与非政府文化公共机构的合作。 作为较早推行“大部制”的国家,英国内阁部门现已精简到18个。英国大部制改革实践说明,大部门体制有助于克服部门主义、机构重叠、权责脱节等弊端,但大部制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构合并,更要重视职能整合,以更加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适应管理环境变化的需要,同时要及时处理好机构整合后有可能出现的部门协调、管理幅度、监督机制等问题。 (二)美国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美国也是实行“大部制”的典型国家,其探索也颇具特色。建国之初,美国只设有国务院、财政部和陆军部三个部,以后又逐步增设了海军部、内政部、司法部、邮务部、空军部、商务和劳工部、农业部等。1913年,美国商务和劳工部被分解成商务部、劳工部两个部。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还设立了全国战时劳工局、战时生产局、国防运输局、战时情报局等战时机构。杜鲁门执政时期,撤销了大量战时机构,及时对政府机构进行了精简。到了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政府以同领域整合为主,进一步开始探索大部制改革,着手调整职能机构后,先后将陆军部、海军部和空军部合并为国防部,设立卫生、教育和福利部(1979年又分开)、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交通部、能源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