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卫生可以说是民生之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将健康列为第一项内容。2000年联合国为筹备千年首脑峰会所作的全球民意调查显示,健康问题排在世界各国民众最关注问题的首位。联合国提出的8项千年发展目标(MDG)中有3项是卫生指标,另外5项也与卫生相关。 近年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为全球性现象。发达国家由于基本已实现全民医保,更多侧重于控制费用、满足多样化医疗需求、改善服务满意度等。发展中国家仍侧重于实现全民医保,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应从健康状况的改善、费用分担的公正性、居民的满意度等三个方面评价一个国家卫生体系的绩效水平。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中国的医改进程,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发布评估报告,对中国医改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在深刻总结以往卫生改革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解决好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一要缓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减轻群众的疾病负担,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二要应对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环境变化等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三要解决医药卫生领域长期以来形成和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四要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制度保证。 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标志着新一轮医改正式启动。这次医改的基本理念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强调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筹资和提供方面的主要责任,从制度上保证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不分地域、民族、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等,都能公平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改的基本框架包括“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一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大体系:是要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八项支撑是构建四大体系的基本条件和保证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和改善医药卫生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创新与人才保证机制、卫生信息系统和卫生法制建设等八项内容。四大体系四位一体,相辅相成,八项支撑配套建设,共同涵盖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面。同时,医疗体制改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医药卫生机构和居民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要分阶段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医改任务主要分为近期和长远两个阶段,近期阶段主要指从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内,开展五项重点改革,分别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主要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基本需求。长远阶段是从现在到2020年,任务是普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上,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进一步完善体系,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上下功夫,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医改的基本原则,第一是保基本,前提是合理区分基本医疗卫生和非基本医疗卫生,前者由政府提供和保障,后者主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保基本,要合理确定保障标准,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只有保基本,才能广覆盖。做到保基本,还要实现可持续,使服务体系和医保制度长期运行下去。第二是强基层,就是要全面增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形成有效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和网络。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财力、物力、人才、技术投向基层,同时也要求基层机构明确功能定位,转变服务模式,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是建机制,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核心在保障供给,关键在形成机制。要抓住当前医改投入增加的有利时机,在建机制上切实加大力度、加快步伐,使增加的投入成为改革的红利,调动各方面推动改革的积极性。 当前医改取得的进展 第一,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一是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加人数超过13亿,覆盖率达95%以上,其中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3%。二是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合政府人均补助标准2012年已达24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补偿封顶线均值达11.9万元,超过201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8倍。三是重大疾病保障水平得到提高,2010年起开展提高农村地区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近3万名患儿从中受益。2011年将重性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艾滋病机会感染等6类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实际补偿比均接近65%,超过20万名患者获得补偿。2012年在三分之一左右的统筹地区将肺癌、急性心肌梗塞、血友病、甲亢等12种疾病纳入保障范围。 第二,基本药物制度从无到有建立起来。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共有307种药物,同时制定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促进了合理用药。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零差率销售,价格下降30%左右,门诊药费和住院费用相应降低。各地以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由看病卖药转向健康促进、公共卫生、常见病和慢性病的防治管理。完善基本药物政策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统一招采配送平台,80%县市推广基本药物临床指南和处方集。改革后财政和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补偿比例在2011年达到72%,比改革前提高了2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