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电视剧以声画并茂的叙事和审美形式,记录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政治”是电视剧创作和研究绕不开的主题,但长期以来,中国的文艺界存在一个普遍流行的观点:即文艺的政治化是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灾难和悲哀。“文艺为政治服务”将使文艺沦为政治的奴隶,直接导致文艺自主审美性的丧失,为此文艺家应远离政治。但是文艺理论家王元骧认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文艺理论研究,不论是前三十年文艺从属于政治以致沦为政治的工具,还是后三十年文艺脱离政治甚至耻谈政治,这两极表现都存在着很大的误区。”①在当下国际多元文化密切交流、深度交融的背景下,电视剧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录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部历史。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理解“政治”这个概念在当代电视剧中的表达。 一、电视剧表现的两种政治:“宏观政治”和“微观政治” 通常,我们在进行电视剧创作和理论研究中使用的“政治”概念是指宏观政治,也叫社会政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将政治统治权即取得和掌握国家政权看做政治斗争、政治实践的中心内容。“任何时候,政治的主要的根本的问题,都是国家和国家机构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政权问题。”②邓小平曾从总结中国当代文艺发展的经验教训的角度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以及从时代的发展和文艺功能演变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文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和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等。③由此也强调了中国文艺如何讲“政治”的重要性。从历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和飞天奖的获奖电视剧来看,以表现革命、战争、政党、英雄等宏观政治为主题的电视剧一直是主体。以近四届的中国电视金鹰奖获奖电视剧为例,如第23届的《任长霞》《八路军》《亮剑》《吕梁英雄传》《江塘集中营》《历史的天空》等,第24届的《闯关东》《井冈山》《周恩来在重庆》《恰同学少年》等,第25届的《解放》《人间正道是沧桑》《为了新中国前进》《红色摇篮》《沂蒙》等,第26届的《中国1921》《东方》《永不磨灭的番号》《辛亥革命》等,表现的都是宏观政治的内容。在中国的语境下,这些电视剧也被称为“主旋律电视剧”。在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电视剧“飞天奖”评选中,以表现宏观政治为主题的“主旋律电视剧”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如在2011年第28届“飞天奖”获奖的12部长篇电视剧中,有8部是直接表现宏观政治主题的。 2011年11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认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④由此,“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再一次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予以重新界定。在这里,决定中提到的“政治”都属于宏观政治的范畴。 除了主旋律电视剧表现的宏观政治以外,当代电视剧中还有一种微观政治,也叫“文化政治”,常常不为人知或被人们忽略。“文化政治”是新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主要观点。在他们看来,马克思关注的主要是宏观的国家、制度、政治、经济等问题,对个人的日常生活经验关注不够,因此,他们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补充上日常生活政治理论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文化政治就是一种和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微观政治,它无所不在,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社会政治重视的是国家、政党、阶级之间的权力关系,而文化政治关注的则是不同身份的群体之间形成的文化权力关系。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阶级阶层发生变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再单纯地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来进行区分,而是更多地因为文化身份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形成不同的群体。如因性别之差形成男性/女性,因财富之差形成富人/穷人,因地位之差形成精英/平民,因户籍之差形成城里人/农村人,因地域不同形成南方人/北方人,因性取向形成异性恋/同性恋等。在社会变革和后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现实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分化和矛盾也在加剧,这些问题都在影视作品中得以呈现。在近几年获奖的金鹰奖、飞天奖电视剧中,如受到观众热捧的《金婚》《奋斗》《老大的幸福》,其它还有热播的《蜗居》《婚姻保卫战》《夫妻那些事》《蚁族的奋斗》《裸婚时代》《杜拉拉升职记》等,这些电视剧表现的都是与宏观政治不同的与百姓日常生活、个体命运相关的微观政治。“以往在政治活动中占据王座的宏观政治在后现代语境中正受到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微观政治的挑战。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差异性和边缘性的文化领域,重新估量性别、种族、民族、年龄、地域、生态等方面的权力关系,而这些权力关系是通过种种细微的通道渗入日常生活和个人存在的,更加贴近人们的命运遭际、人生悲欢,而它对于种种社会问题更能作出即时反应和积极干预,因而更真实更直接,也更加受到关注。”⑤ 微观文化政治是文化研究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微观文化政治为主题的电视剧,关注的不再是革命、战争、英雄等宏大叙事,而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个体诉求等微观叙事。如电视剧《金婚》《蜗居》《老大的幸福》《蚁族的奋斗》,更多地关心普通个体在中国社会变迁中微细的生活,更多地关心普通百姓的生命、生活、生理、心理等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具体呈现。当代电视剧中表达的微观文化政治是感受中国变化最敏感的细胞和肌肤,某种意义上也是观察社会生活压力和矛盾的窗口。“蚁族”,指称的是毕业后在大都市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因北大博士后廉思的一部针对北京唐家岭地区蚁族的社会调研报告而被社会知晓。这些大学生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热情有理想,但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却常常碰壁而对人生、前途深感迷茫。2012年上半年播出的电视剧《蚁族的奋斗》,反映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蚁族群体:80后,来自社会底层,有渴望成功的理想,也有属于年轻人的情感压抑、内心苦闷、欲望冲动等,他们的诉求在以往“天子骄子”的光环下往往不为人所知所重视,但是在电视剧中都得以反映。很多漂在大城市的“蚁族”在看了电视剧《蚁族的奋斗》后,都坦言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宏观政治常常能直接影响国家的意识形态和发展走向,但是微观政治同样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廉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关注‘蚁族’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微观政治是一种宽容的、柔性的政治,不直接诉诸暴力革命。但“这种宽容的、柔性的文化政治,作为社会结构中缓解紧张、释放能量的缓冲带,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的,从而文化政治对于社会政治的合理和完善不乏补偏救弊作用”⑥。“蚁族”现象是当代社会矛盾的一种呈现,经媒体报道后已越来越多地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