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悬念惊悚片的大师、好莱坞导演的典范,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获得了无数的赞誉。虽然几乎所有他的电影剧本都是由他人改编的,但希区柯克以他独有的喜好与风格使自己成为影片的主要创作者②。比如,众所周知,他非常厌恶把《罪与罚》这类经典小说当做他影片的创作来源,也并非始终忠于单一的作者并与之合作。他钟情于希区柯克式的惊悚类型,并把它当做自己的标志③。尽管希区柯克从来不会很轻易地与任何一个人分享电影带来的名分,但是他依旧把与编剧的合作看得非常重要: “我认为拍电影最有趣的部分就是与编剧们闷在一个小办公室里讨论影片的故事线,确定把什么东西最终放到银幕上来。与其他导演最大的不同,我不会让编剧自己闭门造车,或者仅仅遵循我的诠释去写剧本。我会融入他们,并让他们参与到整部影片的走向当中来。在我这里,他们不仅仅是一个笔杆子,而是整部电影创作的一部分。”④ 在剧本真正开始创作之前,希区柯克与他的编剧们就针对故事夜以继日地讨论了很久。有的时候时间甚至长达几个星期,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显然,他非常享受与编剧的合作,他把编剧们看做搭档,而不仅仅是类似于摄影师、美工、或者演员等技术人员。这就像比尔·克伦说的那样,“希区柯克无时无刻把自己展现成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他会预先设计好电影的每一个镜头,并乐于说当剧本真正完成以后,他就丧失了乐趣。真正的拍摄才是最无趣的。⑤” 一旦希区柯克找到一个可以与他相处融洽的编剧,他会尽心尽力地维持这种协作关系。艾利奥特·斯坦纳德曾参与了希区柯克早期九部默片的创作工作(1925-1929),之后又追随他从盖恩斯巴洛公司到了英国国际影业公司,并合作了影片《指环》等其他三部作品。⑥查尔斯·贝内在为希区柯克的影片《讹诈》(1929)提供了故事原型后,继续与之合作了五部英国影片与一部美国影片《海外特派员》。尽管上世纪40年代期间,希区柯克与各大制片厂之间持续不断的纠纷阻碍了他与任何一位编辑建立更为良好的关系,但是这种情况到他成为了独立的制片人后立即得到了改变。他雇佣了休姆·克罗宁改编了影片《绳索》(1948)与影片《在摩羯星座下》(1949)。他还聘请了安格斯·马克菲尔担任他的故事编剧。这位曾经在30年代就与希区柯克在英国高蒙公司共事过的编剧帮助他完成了一系列影片:《一路平安》(1944)、《马达加斯加历险记》(1944),《爱德华医生》、《一个知道太多的人》(1956)、《冤枉的人》(1957)、和《晕眩》(1958)。约翰·迈克尔·海耶斯是与希区柯克合作过的编辑当中最高产的一位,他的作品有《后窗》(1954)、《抓贼记》(1955)、《哈里的烦恼》(1955),《一个知道太多的人》。在拍摄完《晕眩》与《西北偏北》(1959)两部影片之后,希区柯克又聘请了萨缪尔·泰勒和恩斯特·雷曼两位首席编剧合作了影片《黄宝石》(1969)与《家庭阴谋》(1976)。然而,如此众多的合作案例也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如电影的改编过程、改编者的地位、电影作者身份的归属。 到底是什么特质或者是驱动力决定了文学素材的经济价值?电影改编始与文学作品的可获性。希区柯克把每一次版权的获得都看做是挑战,不仅要尽可能地减少花费成本,甚至还要挣得利润。英国国际影业公司的制片人约翰·麦克斯维尔否决了小说《布道格·德拉蒙德的孩子》的改编计划后,希区柯克仅以250英镑买下了小说版权,并且拍成了后来的影片《一个知道太多的人》。之后他又以两倍的价格卖给了高蒙英国电影公司的老板麦克·鲍尔肯⑦。1951年,希区柯克在大卫·道奇的小说《抓贼记》出版前以15000美元买下了其版权,二十年后则以高达1050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派拉蒙⑧。无论是亲自购买改编的版权,还是避免因他的名气被动抬高购买的成本从而选择中间商,希区柯克都异常的精打细算。结果,他仅仅以7500美元就取得了帕特里西亚·海史密斯小说《火车怪客》(1950)的改编版权。之后又以11000美元买下了杰克·特弗雷·斯托里的《哈里的烦恼》(1949),以9000美元获得了罗伯特·布洛奇的小说《精神病患者》(1959)。⑨不过,在一次匿名竞标当中,小说《玛尔妮》的作者温斯顿·格拉曼预感到好莱坞一著名的女影星有意参演此改编电影,于是趁机涨价。价格最终从25000美元提高到50000美元成交。⑩ 小说作者们对于这样的交易始终表示不满。尤其是在得知购买小说版权的是好莱坞大名鼎鼎的希区柯克后,都想要提高价格。多年以后,帕特里西亚·海史密斯谈到当时与希区柯克见面的情景仍然耿耿于怀。希区柯克对她说:“你应该出资帮我拍摄电影,这对于你小说的出版和赚钱都大有好处。”(11)而杰克·特弗雷·斯托里声称他只收到了出版商给他11000美元当中的500美元,当希区柯克的助理要求他同意签署永久转让版权的合同并且不再担负任何费用之后,希区柯克居然倒手以78000美元的价格卖给派拉蒙。“我可没有打算抚养这个岁数的希区柯克了。”他接受伦敦星期日电讯邮报采访时辛辣地讽刺道。(12) 其实,当希区柯克对他们的作品感兴趣时,作家们还是愿意以如此低的价格与其合作,因为合作带来的隐性收益是巨大的。无论是海史密斯还是布洛克,他们都因受希区柯克垂青而飞黄腾达。事实上,任何被希区柯克改编过作品的当代小说家,他们在经济上还是获得了很多好处,即使像《哈里的烦恼》这样不赚钱的电影也是如此。然而这不等于说小说作者不应该拥有无条件改编自己作品的权利。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一个文本具有改编的价值呢?究竟小说《精神病患者》真正的价值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并且对于一部成功的恐怖电影来说提供了一场令人叫绝的高潮段落呢,还是它为希区柯克提供了一个量身定做的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