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3)01-0036-06 中国电影的市场格局和文化影响都在变化,当2012年中美协约增加了进口大片的数量时,国内市场票房的比重猛然间发生变化,较长时间我们得意的占据半壁以上江山的国产片票房跌落明显。在2012年将可能超越160亿以上票房的新数据中,国产片能否超越40%的疑问横生。这时,电影的常态区分的主旋律创作、商业大片和艺术电影等等的区别,更多让位于如何创作获取市场的主流型电影。2011年的中国电影不仅是市场身价攀升到130多亿人民币,还因为几个稀罕的表征让判断发生惊奇的反应,比如依赖明星魅力的《孤岛惊魂》大卖让专家百思不得其解;比如主流认可的巨片《金陵十三钗》在出乎意料的议论中没有获得国内确定的突破性收益和国际电影节获奖回报,让两极评论不绝如缕;比如小成本的《失恋三十三天》几倍于投资市场收获而获得广泛关注,让社会反响格局空前一致等等。这是一个变化急速的时代,主流创作的概念成为宽容社会的连接以往意识形态主导和当下大众社会需要的认识。 “主流电影”的名称在业界和大众之间尽管有认知的差别,但就实质而论,都趋近于国家主导创作和支持的电影这一认知上,笔者在发表过的一篇文章中谈及:要探究中国电影的影响力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重视“主流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影响问题。什么是主流电影?人们对之的认识还是有不少差异,一些学者对于主流电影应该是狭隘的意识形态电影、训诫式电影、包容宽大胸怀的思想进步引导人积极向上的电影,以及应该包括市场受众反应巨大的电影等不一的多样说辞,证明关于主流电影还未统一认识的事实。一般而言,主流电影概念包含了广义和狭义的差异理解。就广义而言,泛称我们时代潮流中具备主导因素主导价值观的电影,对其包容何样类别创作也会有不同的定性理解,还需要认真讨论,但主流形态认可的具有积极性价值取向的创作都应该归入其中。而对于狭义的“主流电影”,我们其实有约定俗成相对明晰的认识,即以主旋律为中心的创作。即便对主旋律创作已经呈现出更为多样的表达,但主导指向应当是公认的,对此不妨借用“一种感觉、多种表述”来概括。我们对于主流电影的认识集中在狭义理解上,在我的表述中包括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国家政策倡导、主导文化价值观体现、情态表现积极向上、表现历史与现实健康情趣的电影创作。显然,至少我们讨论的主流电影应该是以时代主旋律要求为中心的健康积极向上的时代艺术创作。① 这一认识是基于社会发展和文化认识的深入所带来的观念意识变化。其实人们会发现,在观念上我们已经改变了对于主导性电影的简单认知。也就是往日所谓主流电影的某种约定俗成意识,在不由自主地悄悄改变,拘泥于主流电影一定是意识形态性的圈子认定受限于时代政治期待的精神,自然将如成功的电影《焦裕禄》和现在的《建国大业》看成毫无疑问的主流电影,因为这是主旋律电影的骨子,相关评奖和创作的支持多偏向于此。时过境迁,当下谈论主流电影传统概念仍在,然而呈现已经变化,市场状态逼使认知转变。文化发展的现实催促需要重新认识主流电影、主旋律创作和主导形态电影的变化。 基于这一认识,主流电影具有某种感知上的约定性,使得但凡提及主流电影都将靠拢意识形态的指向性。在托马斯·沙兹看来:“电影的主要魅力和社会文化功能基本上是属于意识形态的,电影实际上在协助公众去界定那迅速演变的社会现实并找到它的意义”。②在国家层面,毫不隐晦的倡导和国体与意识形态推崇的创作倾向,随着时事迁变,概念的指向不断变化,但基本精神实质是确定的,由此可以从中看到政策精神的演变和创作不断开放的进展历程。而在大众眼里,差异性的认知也无需避讳,一方面对于国家电影应当具有引领性的精神多有认同,但另一方面也难免将主流性质的电影归入于教化为主、观念固化的创作对象认知中。主流电影成为一个颇具时代演变微妙性的话题。 考察若干年来,电影大片渐占市场主体,票房支撑的不容置疑和人们的厌烦不断积累的时候,对于电影主流究竟应该如何把控的争议就不绝如缕。谴责大片的呼声在轰轰烈烈的同时,也暗含着对于主流电影的领地失守的批评,而对于中小成本电影不能获得市场青睐疑惑的背后,也蕴含着艺术主流消减的严重忧虑。本土电影的把握无形中和主流电影的判断相互联系。随着中国电影跃升到百亿规模的创新指标实现,更大规模的本土设想,和中国电影强国梦的实施,都凸显着关乎主流电影的概念的认知。中国电影发展到了需要认真辨析主流创作的方向、性质和支持精神的时候,简单以主旋律的高扬或者鄙薄、多样化的敷衍或者质疑来对待既有现实,已经是难以适应新发展状况了。本文试图在历史迁变的背景中,为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于是,在历史变迁中,似乎可以找到变化的轨迹,比如从注重意识形态性质的主观性划定到注重市场呈现的客观性的变化,即:从主旋律电影到宽泛的市场主流大片的变化;表现上的变迁:歌咏英雄到平民草根趣味的声张;形态变迁:单一的意识形态创作规则到多元的大众精神创作弥散,主流朝向商业市场回报主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