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一书自1963年2月首次出版发行以来,至今即将五十年矣。五十年来,该书几度重版再印,其影响不可不谓深远,甚至被很多人奉为“权威”。然而,正是此“权威”地位之影响,也使该书中许多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观点或说法深入人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以致有人直接把错误观点或说法当做历史事实,并以讹传讹。何以至此?盖国人多“慕名”,而该书却名不副实。该书原本只是在“不仅艺术资料缺乏,即使有关企业的资料,也是极不完整的”、“缺乏可靠的依据”“条件下所作的第一次的、极为初步的关于中国电影历史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①却冠名为——《中国电影发展史》,真是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从能够被称为史著的基本条件或要求来说,该《中国电影发展史》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在“史实”方面,对史料考证不足、选取对象明显有遗漏、不符合历史事实之处过多等;在“史评”方面,客观公正不足、一些论点太过武断等;在“史著”方面,抄袭他人说法而未做注、政治意味过于浓厚、火候未到仓促成书等。对于该《中国电影发展史》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五十年来,质疑之声不绝,要求重写之声日高。就连陈荒煤同志在《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重版序言中也不无保留地写到:“本书对某些历史事实和影片的评价或许还不够精确。”②其实,何止是“或许还不够精确”,单就该书所谓的“史实”而言,便可以说简直就是错误百出。何以见得呢?稍稍举证便可。兹本文仅先以该书第一编所涉的有关中国电影方面的“史实”错误做一番抽样举证说明,以一窥全豹。为简便起见,本文采用《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第二版为样本,并简称为《发展史》,且从中所引之原文亦不一一做脚注,直接行文。 《发展史》第8页: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分析:著者仅凭1896年8月10日及14日《申报》副张广告,就确定“西洋影戏”“第一次”放映的日期,未免草率;且直接把“西洋影戏”认定为就是“电影”,而不做考证说明,又显太过武断。 举证一:其实早在1896年6月29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十九日)上海《申报》第三版的“徐园告白”上就有“本园于二十日起夜至十二点钟止内设文虎清曲童串戏法西洋影戏以供游人随意赏玩……”的广告内容,按此,广告中“于二十日起”当指农历,其对应的公历日期便是1896年6月30日。由此可见,《发展史》中所说“1896年8月11日”徐园“第一次”放映西洋影戏并不确切。附上1896年6月29日上海《申报》第六版的“徐园告白”影印本为证。
举证二:“西洋影戏”并非“电影”,理由有三。 第一,如果说“西洋影戏”就是后来的“机器电光影戏”即电影的话,那么,作为一种新事物,当时的报纸肯定会有所体现。但是查看当时上海出版的两大报纸——《申报》和《新闻报》,并没有发现有关“西洋影戏”的具体广告文字说明或者是观众的观感文章。而后来“机器电光影戏”初到上海时,同样是《申报》和《新闻报》却有详细具体的广告文字说明和系列观感文章。就像“外国影戏”即幻灯初到上海时的情景一样。当1875年3月间,幻灯出现在茶园时,就有详细的广告文字说明和观感文章。如1875年3月23日《申报》第六页上的一则广告: 美商发伦现借大马路富春茶园演术 于二月十六夜起 开演外国奇巧影戏 演出各国景图并雪景 火山 百鸟朝王等 其火用电气引来 故格外明亮 比众不同……每夜准七点钟演起 十二点钟止 价目照旧 伏望早临 至于观感文章可见1875年3月26日《申报》第三至四页“观演影戏记”,其文节略如下: 观演影戏记 乙亥正月 沪上各戏园以遵国制 故皆停演 至花朝日为释制之期 是夜 有英法诸商借金桂丹桂两园演影戏焉 余因与二客同赴丹桂以观其技……翌日……因有嬲余至丹桂园 余不欲故拂其意 遂与之偕往 至则 甫经开演 见灯光明亮倍于前夜 俄闻八音琴鸣 则幕上月洞已现出无数奇葩异卉……灵妙异常 真莫测其底蕴 有知之者曰 此万花筒也 筒有六十四门 用明电气引之 便络绎不绝 今所演者十之一二耳 花筒既收 正戏始登 或峻岭崇山 如入山阴之道 或重楼复阁 如规建章之宫 或如电光闪烁 雨点欹斜 或如冰结阴山 雪凝擀海 他若飞鸟投林 游鱼入水 舟行海角 月映波心 亦不胜枚举 尤所奇者一黑人于树林间 盘旋杆上 跳跃如飞 有时一足高翘如金鸡之独立 有时曲躬下俯 如饥鹰之胜空 种种新奇 迥非昔比 座上诸客无不击节称赏……余归后 寝不成寐 因起而叹曰 影戏至小也 演影戏者亦寻常之技也 而犹不可执一以概其余 况观人乎 夫天下才智之士 足以有为者徒度亦不少 以生不逢时 动遭摒弃而刻以绳之者 复没其所长 形其所短 遂至偃蹇终身此岂才之不足致用乎 亦观人者之不审耳 言念及此枨触于中 因此笔而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