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3)01-0023-00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是党的十八大在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贡献,也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最新丰富和发展。所谓精神实质,指的是精髓、核心和本质,也包括价值目标,它蕴含在事物的内涵之中,具有比事物的内涵更加深刻和稳定的特点。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也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本质及目标追求,也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内涵中最深刻、最稳定、最核心的方面。因此,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内涵中的三大意蕴。 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蕴涵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自始至终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贯彻之中,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科学内涵之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说明了发展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人民群众,一句话,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蕴涵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主要是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而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和实践得以进行的自为存在形式,社会发展的动力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1](P248)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定的群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演进过程,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更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及社会变革成果的享有者。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所蕴涵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正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所蕴涵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种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这种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价值主体,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理想。这种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根本所在,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更加自觉”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坚持这种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就是在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基础上为了人民群众,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这种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就是走群众路线,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努力使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坚持这种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就是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所蕴涵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所蕴涵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与发展目的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发展要依靠人民群众,这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市场的主体、创业的主体,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和艰苦奋斗,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但是,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群众,一方面要使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还必须从尊重人、关注人、发展人的角度来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来解决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如社会矛盾等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和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使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与发展目的的统一,既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要求,也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同时又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具体运用,富有时代特征。 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所蕴涵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发展,在重视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提高,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协调,以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开拓中,已经包含着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从而把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纳入其中。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P683)这实际说明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全面性具有紧密联系,只有当社会关系的发展达到某种全面性的时候,人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更加普遍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都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高度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可以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发展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谈经济社会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