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由国家统计局牵头,参加单位有: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税务局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等。课题组负责人:贺铿、郑家亨、 邱晓华。执笔人:郑京平。* 一、基本情况 收入分配的内涵十分丰富,本报告主要讨论国民生产总值(GNP)在政府 、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并根据收入分配的实现过程,分别讨论国民生产 总值的初次分配(不包括直接税和三者之间的转移支付)和最终分配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发生了较大变 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为: 1、政府收入比重大幅度下降,个人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企业收入比重基 本稳定。在初次分配中,1995年政府收入占GNP的比重为13.2%,比 1978年下降了20.3个百分点;个人收入的比重为68.5%,上升了1 8.1个百分点;而企业收入的比重为18.3%,上升了2.2个百分点(详 见表一)。 表一:在初次分配中,政府、企业、个人收入占GNP的比重 单位:% 政府 企业个人 1978年33.516.1 50.4 1995年13.218.3 68.5 在最终分配中,1995年政府收入占GNP的比重为14.1%,比19 78年下降了18.6个百分点;个人收入的比重为69.1%,上升了17. 9个百分点;而企业收入的比重为16.8%,仅上升了0.7个百分点(详见 表二:在最终分配中,政府、企业、个人收入占GNP的比重 单位:% 政府 企业个人 1978年32.716.1 51.2 1995年14.116.8 69.1 由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和个人收入占GNP的比 重在初次分配和最终分配中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而且,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分 配过程中,转移收入(支出)的总量也比较小,仅相当于GNP的2%左右。因 此,除特别说明外,下面所讲到的收入分配都是指GNP的最终分配。 2、在政府收入中,财政预算内收入占GNP比重下降,而预算外收入占G NP比重却在上升。1995年财政预算内收入占GNP比重仅为10.7%, 比1978年降低了19.4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收入占全部预算内 收入的比重到1993年下降为22.0%。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中央财政 收入比重在名义上开始明显提高。1995年达到52.4%(这里的财政收入 和中央财政收入均未包括债务收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必须返还给地方的。 中央财政的实际收入所占比重只有28%左右。与此同时,财政预算外收入占G NP比重却在不断上升。1978年财政预算外收入占GNP比重仅为2.6% ,1995年已达到4.2%(注:这里是调整后的口径,不包括国有企业及主 管部门的预算外收入,如果将其中的国有企业主管部门的那部分预算外收入包括 进来,则该比重可达6%左右)。 3、随着个人收入比重上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财产性收入比重明显提高 ,工资外收入越来越多,贫困问题仍比较严重。按国际上通用的综合反映个人收 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来衡量,1980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 .16和0.24,1995年分别上升为0.31和0.33。目前我国个人 财产收入的形式主要有利息、红利、租金等。据统计,1978年个人储蓄利息 收入仅为6亿元,1995年达3000亿元,由整个个人收入比重由0.3% 上升到7.9%。工资外收入比重越来越大。以城镇为例,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 统计数据表明,城镇职工工资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由1985年的8.9 %上升到1995年的31%。而且,由于漏统情况比较普遍,实际上,这个比 重可能更高。贫困问题仍较严重。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1995年底城镇贫困 人口近1300万人,农村贫困人口6500万人。 二、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分配关系的变化有其合理的一面 ,但这一变化没有得到有效调节,已超出了合理的范围。特别是在这一变化过程 中暴露出一系列令人担扰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主要是: 1、政府收入,特别是预算内收入比重下降过快,中央收入比重过低,削弱 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影响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一定规模的财政收入是政府 实现宏观调控的保证。近年来,政府收入,特别是预算内收入以及中央财政收入 比重下降,使政府支配社会财富的能力下降,削弱了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直接 调控的能力,难以集中办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甚至 连维持政府机构的运转都很困难。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稳、 失业、农业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是与宏观调控主要依靠金融(货币)政策而无法 同时依靠财政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国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