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重点的战略性西移,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刻,至少在理论上应 是不争的事实。我们面临的历史任务在于如何将一战略转移演变为伟大的实践。 为此,就西部地区自身而言,至少需要深入处理以下几方面关系,以切实提高自 身的发展力,真正为掌握这一历史机遇提供可能。 一、切实协调西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与体制模式的转换间的内在 联系 发展模式与体制模式的双重转换是我们整个国家正在推进的历史变革的基本 内容,这一双重转换对于西部又有着特别的含义。首先,体制模式的选择和转换 必须根据发展模式的转换要求,或者说服从于发展模式的选择,既不能脱离西部 经济的可能和需要,盲目地为改体制而改体制,这种盲目性既包含照搬西方发达 国家体制的作法,也包括照搬中国发达地区经济机制的作法,必须真正使体制变 迁成为推动发展的动力,而不是相反。其次,西部发展模式的选择既要承认现在 的相对落后的基础,又要真正面向21世纪整个中国发展重点的西移,尤其是在 结构安排上,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现有产业结构高度及结构效益的约束,另一方面 又必须面向21世纪中国发展对结构高级化进程所提出的历史要求。其三,在体 制选择上,重要的是必须尊重体制转换的历史可能性以及由此规定的改革的阶段 性和目标的有限性,也就是说,改革的推进要真正符合西部自身的经济、文化、 政治实际,既要承认在市场机制发育上的不足,又要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战略重 点西移培育市场经济机制。上述问题的处理充满了矛盾,需要西部人以极大的历 史智慧来投入。 二、切实协调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间的相互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根本体制背景下,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 尤其是作为21世纪战略重点来说,重要的问题在于:是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竞 争力的提高进而形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源,还是主要依靠政府行为来实现经济发 展?这里不仅包含“在实现发展过程中,企业和政府谁为主体”这样的命题,而 且首先包含“在西部发展中政府应做什么,企业应做什么”的意义。对于作为2 1世纪战略重点的西部,不能以简单的“大政府、小企业”或“大企业、小政府 ”来概括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必须有强有力的政府引导,尤其是在产业政策、市场机制、经济秩序等方面的 引导、服务和保障,发展地区对于政府制度性服务的基础性建设的供给,具有比 发达国家和地区更迫切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发展还是发达地区,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政府均不可能也不必替代企业行为,真正实现增长、发展的源泉在 于企业,在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其中包括企业制度的合理选择,特别是面向2 1世纪中国市场经济运行的企业产权制度的安排;企业管理水平上的提高,尤其 是企业家素质的提高;企业技术改造能力的加强,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 技术密集型技术之间的合理替代;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与企业间竞争充分性的保 证,特别是处理竞争与规模经济间的相互关系,等等。政企分离,不仅在微观层 次上,而且在地区的亚宏观层次上,西部所面临的任务都远远超过东部发达地区。 三、切实处理好按国际市场竞争标准要求企业和尊重地情、适应地 情使管理真正适应地方经济、文化、政治条件间的关系 必须看到,当代的市场竞争,不仅在一国内难以按地区界定,而且在全球也 难以按国别界定,市场竞争已是在全球范围内立体展开的,并不因某地区落后, 其它厂商,包括国际、国内厂商便不涉足该地区竞争。因此,西部地区的企业必 须树立面临全国、全球竞争的意识,并且必须积极地投入这种竞争。既不可能依 赖政府的行政性封闭、保护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也不必要畏惧竞争,包括来自国 外的竞争,而且更应当积极打入国际市场进行竞争。从现在起,必须牢固树立全 球竞争的意识,以国际市场的竞争标准来规范企业、要求企业,西部比较好的企 业大都已经如此。但以国际市场竞争标准规范企业、要求企业,不可能割断我们 自身的历史,也不可能突然之间摆脱已有的文化基础和管理上的适应能力。一方 面应使我们以往不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方方面面逐渐得以改造,另一方面,不仅 这种改造有一历史过程,而且还需认真检讨我们自身的传统中的精粹,使传统文 化氛围中的西部企业管理与现代国际市场竞争要求真正有机统一。防止两方面的 情况发生,即一是恪守传统或对传统无能为力而放弃国际市场竞争,二是在经济 远未有效进展之前,过早地失去纯朴民风,导致经济尚落后、真正市场意识远未 形成却感染上一系列现代文化垃圾病毒。 四、切实协调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与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 的关系 作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在战略步骤上不可能在短期里全面赶超,在 经济布局上,重要的便是迅速培育地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极),尔后由点到面 。按照通常在布局理论中所描述的“点轴”系统,西部确实已存在或可望造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