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中国农村进行了一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 体制改革。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粮食总产量大幅度上升,农民收入普遍提高 ,农民积极性也极大地调动起来了。然而我们也看到农业近几年又面临一些新的 问题,并且以前存在的老问题也还没彻底解决,主要表现在农业增长的内在动力 比改革初期减弱,农业发展相对其它产业滞后,已开始影响全国范围内的供求总 量平衡,第一步改革释放的能量已尽,农业基本建设逐步下降,农业发展后劲不 足,农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和农村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加大,农民收入 增长缓慢的同时,农民负担增加,导致农民实际收入下降,农民扩大就业遇到困 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对上述问题加以概括和总结,笔者认为目前我国 农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天生是弱质产业,农民同时面临自 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并且农业与其它产业相比是比较利益低的产业。(2)我国 长期以来存在工农剪刀差,国家利用农业积累发展工业,目前这种趋势还在扩大 。(3)农业人口众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民素质又普遍较低。为了农业的进 一步发展,必须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本文将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下一 步提出一些看法。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毫无疑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战略总目标的一个组成部 分。把这个总目标再具体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应当是以下两个方面 :(1)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2)保持整个国家粮食供给 的总量平衡,保证农业发挥其作为基础产业对其它部门、产业的支持作用。 二、下一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措施 在讨论具体措施之前,有必要把要讨论的问题的范围加以明确。我们可以把 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看作是一个大的系统,这样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便成了其 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总体上看,农业问题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问题,单从农业内 部去考虑显然是无法得出合理结论的,我们可以把与农业相关联的其它部门、产 业对农业的作用看作是子系统的外部条件,一旦这些外部条件从整体上加以确定 ,我们便可以撇开与农业相关联的产业、部门对它的作用,单独对这个子系统加 以讨论。这就需要在讨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一步措施前,对系统外部环境加以 合理的预期,得出准确合理的假设条件。 (一)预期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外部环境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其它产业和部门 顺利确立,与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步运行,这个预期是根据我国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战略目标来提出的,换句话说,如果其它部门、产业内部经济体制改 革不能顺利进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好农业问题本身。 (二)假设 根据上述合理预期,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假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业以外 各部门、产业内部运行良好,各种商品交易市场和各种要素市场在全国范围内运 行状况良好。 有了以上的预期和假设,也就明确了问题讨论的范围,我们就可以开始对下 一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如何进行的问题直接探讨了。 对于这一问题国内部分学者提出了一些总的思路:(1)大幅度提高农产品 价格;(2)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3)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然而大规模提高农产品价格,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加快整个国民经 济发展速度,经营规模的扩大受供扩大经营规模的土地以及劳动力转移两个因素 制约,因此,在现实的框架体制下,单以政策上作调整很难解决。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第一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分析一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究竟改了些什么。 (一)三大突破 农村第一步改革虽然是在计划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局部调整,但是它实现了对 过去的三大突破:(1)突破了人民公社体制;(2)突破了农产品统派购体制 ;(3)突破“以粮为纲”单一结构。 (二)突破的实质 对三大突破加以抽象,可以看出,这第一步改革是围绕生产者在生产经营和 销售领域的改革、分配方式的改革,这些措施客观上缔造出了大批市场主体,由 分配方式,经营方式的改革引发了产权制度改革,同时推动了农产品市场和要素 市场的发育,实质上是初步把农民引入市场。 这就是第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给我们的启示,因此,加快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是我们下一步的首要任务,根据前面提出的假设,农产品市场和生 产要素的发育问题可以在发育完善全国统一商品交易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过程 中加以解决,剩下的问题便是如何使农民真正扮演好市场主体的角色了。 可以看出,构造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市场主体是下一步经济体制 改革的关键举措。 三、模式 对于如何构造出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笔者提出农民合作新模式,以自愿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