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是从八十年代后半期到九十年代前半期出现的,结果导致 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一形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日本银行所执行货币政 策的失误所致。本文将对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及对我们的启示作一探讨。 一、泡沫经济与货币政策 (一)为国际协调政策的需要,日本等国采取低利率政策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里根政府实行高利率政策导致国际资本的流动,美国国际 收支得到改善而且美元汇率不断上扬,这引起了美日欧之间经常性收支的大幅失 衡。为了矫正这一现象,西方七国会议商定各国统一行动,降低美元对日元和欧 洲货币的汇率。为此,美国开始降低其利率水平,1985年9月美长期市场利 率为10.8%,到86年夏降为7.3%,法定利率由7.5%降至5.5% 。而此时日本长期利率为5.8%,与美元利率差由5%降至1.5%。这样资 本向美国流动的压力下降,从而带动了美元贬值。美元汇价由240日元降为2 00日元,到1986年10月份美元汇价跌破150日元。 由于利率调整政策的效果,促使日元不断升值,这严重地影响了日本的出口 能力。日本银行为了防止本国经济出现不景气而采取了扩张的政策,也同时降低 日元的利率。 到1987年初人们认为美元汇率下调的目标已经达到,为了防止美元的进 一步下跌,美国需要提高美元利率而其他国家则需再次调低利率。到1987年 2月日本将其法定利率调至2.5%这一超低利率水平,西德调至3%,美国调 在1987年度中美元汇率基本恢复稳定,日本终于摆脱了由于日元升值带 来的经济下降,于1986年12月份开始了以“平成景气”为开端的经济上升 。这时出现了国内经济政策目标与国际协调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根据七国协议 日本必须执行协调低利率的政策,然而国内经济业已好转,如果继续保持2.5 %这样的低利率将是危险的。因为经济上升导致通货膨胀,使景气昙花一现。西 德当时也面临同样的处境。 (二)日本货币政策的两难境地 1987年日本经济摆脱了由于日元升值带来的压力,开始出现景气的势头 ,为此日本银行应逐渐地提高利率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但这与国际协调低利率 要求相矛盾,使其货币政策处于两难的境地。 1987年初日本、西德的长期市场利率提高了较大的幅度。日本银行也正 考虑在年末前提高其法定利率,在金融扩张尚未过头之前进行控制。也正是由于 这些原因,纽约股市出现市场崩溃,即1987年10月19日所谓的“黑色星 期一”西方股市狂跌,道·琼斯指数一夜之间下跌了500多点,股市价值损失 5,000亿美元,美元汇率也一落千丈,突破了130日元大关。后来由于西 方七国的联合干预阻止了这场危机的发展。这标志着国际协调的胜利,但也标志 着日本泡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日本银行为了防止此类危机的再次爆发,承担国际责任,放弃了诱使利率上 升的作法。西方七国开始了真正的协调低利率。由于实行超低利率的扩张政策, 1988年各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大幅提高,日本由87年的4.3%上升到 6.2%,西德由1.5%上升到3.7%,美国由3.1%升到3.9%,三 国的经济增长都出现了超常的情况,经济过热膨胀。为此西德和美国的中央银行 连续地提高了法定利率,分别达到4.5%和6.5%,有效地制止了经济的过 而日本银行由于担心日元利率的上升引起美元汇率的暴跌,招致市场崩溃, 因而迟迟不能提高法定利率,一直到1990年日本银行才提高其法定利率达到 4.25%,从而摆脱了超低利率。正是由于日本长时期的超低利率,导致其资 产的剧烈膨胀而形成泡沫。 (三)泡沫经济的产生 从1986年开始的日本地价、股价和绘画作品的价格上涨持续了五年,到 1990年转为暴跌。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6年——1 987年的价格上升。这一阶段价格上升的原因较为清楚,一是超低利率引起的 金融扩张,二是经济恢复企业效益提高而带来的资产保有的预期收益率的上升。 但是第二阶段1988年——1989年的价格上涨却难以用基础条件来解释。 1989年利率水平有所上升,金融扩张开始收敛,同时从1988年下半年起 企业的效益开始下降,保有股票等资产的收益开始下降。虽然从基础条件上看不 出地价股价在1989年以后强劲上涨的理由,但其上涨幅度却越来越大。19 88年——1990间大阪、名古屋的地价分别暴涨2.2倍和1.6倍,日经 平均股价1988年初为2.5万日元,1989年底为3.8万日元。 1988年到1989年的地价和股价的上涨,主要是泡沫的产生造成的, 即所谓“乐队大车效应”。当乐队大车走到大街上,很多人紧跟其后,虽不知为 了什么,不知车子开往何方,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尾随其后。正如人们不断地参加 购买土地和股票,既然有这么多的人买,虽说不清原因,但价格绝不会崩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