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迈向更高层次的客观要求,是农民发展市场经 济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农业经济运行机制和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和创新。 ⒈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农产品生产、 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通俗讲,就是农业产业系列化,即把一个主导农副产 品,升格为一个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在内的产业系列。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 向,立足本地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和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的 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社会化服务,从而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使农业成为自 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的产业。因此,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 是通过发展龙型经济,引导专业化系列化生产经营,使农业增值,增效,把农村 三大产业拧在一起,把城乡经济发展联在一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它 与传统农业、自然农业相比,有显著特点:一是产品加工化;二是生产要素商品 化;三是生产过程专业化;四是利益机制契约化;五是经营集团化。 ⒉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方针和主要目标。“九五”期间,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发 展战略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城乡结合、配套 联动”的方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发展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基地和龙型经济 为战略重点,完善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综 合开发和对外开放,加速建立市场农业新体系,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按照这个思路,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实施“1555”工程, 即10大主导农副产品,水稻、玉米、大棚蔬菜、水果、鸡、生猪、肉牛、绒山 羊、淡水鱼、柞蚕,到本世纪末基本实现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建成 高标准主导产品生产基地;形成500个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年 利税达500万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形成50个专业乡镇,专业乡镇的比例达6 0%;形成500个农产品精深加工骨干企业;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地位,跻身于 全国先进地区行列。 ⒊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各地因地制宜,根据本地 资源和市场优势,探索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多种组织模式。全市共有五种类型: 一是主导产业启动型。以多种经营起步,从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入手,逐步 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目前全市已建立起粮食、冬淡菜、水果、鸡、猪、牛、绒 山羊、淡水养殖、柞蚕、农产品加工等10个区域性主导产业。二是龙头企业带 动型。以实力较强的加工企业为龙头,围绕一项产业或重点产品组织生产、加工 、贮藏和销售,一方面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 同体,实现一体化经营。三是市场牵动型。通过发育农产品市场,特别是专业批 发市场,拓宽商品流通渠道,牵动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四是科技推动型。应用 高新技术,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传统产品更新换代。五是农业协会。农民为发展 商品经济,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在自愿的原则下组织起来,以协会为依托创办 各类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运销企业。 ⒋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必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 要,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创建一种新的运行机制。这 主要包括利益分配机制、经营管理体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三个方面。一是利益分配 机制。主要是通过合同契约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办法,调节一体化集团内部各个生 产环节的利益收入,在经济意义上真正实现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自觉联结 。二是经营管理机制。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改变计划经济 体制下条块分割的局面与建立新的管理体制相配套。这个问题牵涉到的政府职能 转变和机制调整,改革的难度较大。三是宏观调控机制。农业产业化需要发挥政 府的职能作用,保护农民和消费者两个方面的利益。 二 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组织发展农业经济,有序引导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大市场, 是一项历史性任务,它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的事情,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涉 及到不同产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要素组合和利益调整,应当 说,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深化改革的问题。就是要突破原有的经济 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创造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全面实现“ 九五”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必须以深化农村改革 为动力,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突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促进农村 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⒈认真研究产业化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 的认识。农业产业化较好地解决了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的矛盾,农业小 规模经营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分散经营与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矛盾,城 乡一、二、三产业分割的矛盾,农业社会效益高与自身效益低的矛盾,加速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