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企业负债的现状、特点和影响 据财政部有关资料,1994年全国12.4万户工商企业资产总额为41 370.1亿元,负债总额为31047亿元,平均负债率达75.05%。在 12.4万户企业中约有26.7%的国有企业负债总额超过了帐面资产总额。 与以上的情形大体一致,在湖北省工商银行开户的1461户国有企业,1 995年6月末,其资产总计9698857万元,负债总计6589092万 元,其中银行贷款3592947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7.93%,其中贷款 占全部负债的54.5%。从分组情况看,资产负债率低于50%的只有74户 ,占5.1%,资产负债率在50—60%之间的有65户,占4.5%;资产 负债率在60—70%之间的有466户,占31.9%;资产负债率在70— 100%之间的有398户,占27.2%;资产负债率超过100%,资不抵 债的企业有458户,占31.35%。这就是说,在湖北省工商银行开户的1 461户企业,只有9.6%的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合理的,90%以上的 国有企业要采取措施降低资产负债率。 国有企业之所以流动负债过度,部分企业甚至背着巨额债务,原因是多方面 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过程中 新旧体制产生冲撞的直接作用,在于企业、财政、银行、税收等方面体制相互不 ⒈国有企业负债经营呈三大特征: 一是负债逐年攀升,贷款量超过经济增长。自1981年实行拨改贷和19 83年银行统管流动资金以来,财政向企业停拨资金,企业所需营运资金和改造 、扩建资金几乎全部由银行贷款。这样向银行贷款就成为企业负债的最主要形式 。国民经济近年来高速运行也就是靠企业巨额负债,即银行贷款的高速增长来支 撑的。据统计,1985—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GNP)环比增长速度分 别22.9%、13.3%、16.5%、24.5%、13.7%、10.6 %、12.2%、12.8%、13.4%、11.8%;而同期国家银行的各 项贷款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1.4%、29.4%、20.3%、17.1 %、17.9%、22.8%、19.8%、21.5%、22.4%、19. 5%,显而易见,企业负债近年来随着银行贷款的增长而连年递增,其幅度远远 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二是企业资本金率大幅度降低,偿债能力明显不足。据有关资料反映,19 80年我国国有企业自有资金占比为81.3%,而到1994年资本金率则降 到24.95%。企业的生产周转资金几乎全部依赖银行贷款。与此同时,企业 资产盈利率仅有6—7%,而贷款平均利息率则在12%以上,企业在如此低的 盈利水平之下,支付巨额负债的本金与利率,其难度可想而知。事实上,大部分 企业根本无力偿债。 三是长期负债率偏低。长期负债是企业长期投资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对应的 资产构成是固定资产、其他资产及运用资本。长期性资产的负债水平可以根据资 产负债率经验标准和流动资产负债经验标准来推算。一般长期性资产负债率应在 30—70%之间。据统计国有企业的长期性资产负债率仅在20%左右,处于 较低水平。 ⒉企业过度负债的负面影响 (1)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其一,引起企业正常运转受阻。我国企业目前的负债是在高负债下的不良负 债急剧膨胀。1989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累计亏损达2200亿元,潜亏金 额也有1164亿元。过度的负债及不良债务的膨胀。吃掉了企业的一大部分利 润,致使相当一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其二,恶化了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高负债及不良 债务使企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而作为企业的最大债权人的银行,出于对资金安 全性的考虑及信贷政策的制约,也难以再过度对负债企业投放资金支持。在我国 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下,企业难免走向恶性循环之路,迫使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用 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高息集资的办法取得周转金。融资环境的恶化又使企业在市 场上的应变能力减弱,调整产品结构愈来愈难。 其三,高负债造成企业资金的全面紧张。由于过度负债带来的巨额不良资产 损失,使最大的债权人银行投入企业的贷款有30%沉淀、呆滞。企业随时面临 资金短缺,从而使维持正常经营的风险加大。社会资金短缺推动利率上涨,进而 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有的甚至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其四,企业过度负债还造成其他经济关系的紊乱,例如导致企业拖欠税款, 严重影响财政收入的正常增长;又如相当部分国家基建投资“拨改贷”资金实际 上已被企业长期占用,再从企业之间的关系看,正常的结算关系被破坏,拖欠之 风愈演愈烈。 其五,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看,企业过度负 债直接和间接地制约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