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宦国渝) 一、韩国 韩国之所以能在不到40年的时间内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向成熟 工业化国家迈进的新兴工业国,除了有60—70年代低廉的劳力成本及宽松的 国际经济环境等客观因素外,成功的政府宏观管理也是重要的前提,其经验是值 得借鉴的。 ⒈宏观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韩国在经济发展中实行着强有力的、以不均衡增长战略为特点的国家干预, 其理论基础是认为古典的静态均衡理论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高速发展,这是因 为:第一,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短缺,而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难 以在短期内大量增加供给,从而也难以使经济获得均衡的;第二,发展中国家的 市场机制一般都不完善,从而使市场的调节作用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第三, 市场调节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适应发展中国家迅速积累资金,尽快发展经济的 客观要求。基于上述理论,韩国政府确立了以长期高速发展为优先目标的宏观经 济管理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其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地域优势等国情,制定了 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宏观政策的着力点是建立并强化国内激励 机制,使之能激励企业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盈利能力。 ⒉宏观调控体系。 (1)以经济企划院为领导的宏观调控组织体系。第一,韩国政府的宏观经 济管理机构主要有经济企划院、财政部、工商部和韩国银行。其中,经济企划院 是由副总理领导,直接对总统负责的“超级部”,其主要职能是拟定经济计划、 编制财政预算、负责政策协调、监控政策执行。财政部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制定计 划,负责预算的执行,财政政策一般也是计划的组成部分;工业贸易部也参与计 划的制定并负责制定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韩国银行是韩国的中央银行,但并不 独立承担中央银行职能,其会同财政部研究确定货币供应量、负责制定金融政策 、统借外债、管理外汇、控制信贷规模、审批所有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第二, 韩国实行高度集权的一级调控模式,财政、金融、计划等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政 策手段全部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制定地区经济发展计划,但地方计划必 须在中央计划的框架之内产生,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对地方政府的 经济行为进行调控。第三,由于韩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主要是由政府直接控制、向 私人部门提供服务的公共部门和具有独立地位的私人部门构成的。在私人部门中 ,大企业居主导地位,并以多种利益联系着众多中小企业。因此,韩国政府宏观 调控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一方面通过政府直接控制的公共部门影响私人部门决策 ,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以金融体系为主要纽带的利益机制,政府通过信贷分配 工具影响大企业决策;另一方面,通过审议会、《讨论小组》及各种中间组织建 立“官商协调”的具体渠道。这种以利益机制为主的传导机制,得以保证政府目 标的实现。 ⒊以计划为主导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 (1)计划管理是韩国政府调控经济最主要的手段,其种类包括年度计划、 五年计划及长期规划,其中尤以五年计划为最重要。韩国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计 划,统揽整个经济运行,校正和弥补市场缺陷,实现资源最佳配置。 (2)计划的编制由经济企划院负责,它在政府各主要负责经济事务部门提 出的部门计划草案的基础上,经多方咨询及协调,提出综合计划草案,并经经济 长官会议、经济计划审议会、经济政策审议会等官方、非官方的机构或会议审议 ,最后向总统提出报告,并经国会批准后形成正式计划。 (3)经济计划及其政策的协调和监控是通过由总统、所有行政部长官和其 他高级人士以及各大企业、大财团领导参加的月度经济会议、季度贸易促进会以 及年度计划会议来进行的,会议讨论宏观经济形势、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及时处 理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计划或政策做出必要的调整等。 (4)经济计划的特点是:第一,它以产业政策为核心,形成了以宏观经济 总量指标、行业发展目标,以及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组合为内容的目 标——政策体系。由于产业政策的制定是以政府长期发展战略为依据的,而政策 组合实际上是政府为实现预定目标而构造的激励机制,故经济计划体现了长期发 展战略与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第二,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不仅表现在制定 计划时,其经济指标、重点扶植行业及优惠政策的主要方面都随经济发展阶段的 不同和比较优势的转移而变化,并且,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也能根据经济环境的 变化做及时而恰当的调整,而一切变化和调整的诱导因素是市场;第三,它具有 明显的诱导性,在韩国经济中大量私人企业依照价值规律和自由竞争法则自主进 行经营活动,韩国政府主要采取信贷、税收等手段和法律的强制性间接手段使其 遵循国家计划指导,而企业也因利益的驱使而乐于响应国家计划并做出有利于国 家计划实施的有关调整存量或增量的决策,以获取短期或长期利润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