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为分析问题的起点,让我们先看看领导者执行政策的误区及其危害。 第一,用明显功利性的态度对待政策。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曲解政策, 唯我所用。对上级政策精神不是正确领会,认真贯彻执行,而是寻找合乎自己意 愿的解释,使政策执行结果变得对自己有利。另一种表现是讨价还价,搞政策竞 争。一些地方领导人看到优惠政策是一种“含金量”很高的特殊资源,为了地方 利益,他们相互攀比谁得到的优惠政策多,展开了争取优惠政策的激烈竞争,有 的甚至自订优惠政策。于是“变通”和“用足用活”成为时髦之词,“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被说成是有利于政策不断完善。其结果,中央权威受到一些具有自 我利益、自我意识、自治权力的地方政府及其领导者的挑战,中央政策的权威性 、严肃性被严重削弱。 第二,过分强调操作性,使政策执行活动丧失应有的创造性。有少数领导者 为了急于表现政绩,喜欢做轰轰烈烈的表面文章,热衷于一些容易短期见效的事 情。在政策执行活动中特别强调操作性,似乎不如此就是“不务实”。有的领导 者疲于应付具体事务,疏于学习和思考。思想上的怠惰,导致了执行政策中创造 精神的衰退。因而习惯于照抄照转上级文件,或者在贯彻上级政策精神时左顾右 盼,等待别人创造经验之后再去模仿。 第三,片面执行政策,割裂政策系统的有机联系。少数领导者不恰当地判断 自己部门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以我为中心,希望别的部门为我服务,不愿主动 做沟通协调工作。结果,往往不同部门对同一政策问题执行了不同的政策措施, 导致政策能量相互抵消。一些掌握全局的领导者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 面系统的理解,在贯彻时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破坏了事物平衡协调发展的状态。 第四,政策执行中的神秘化倾向。一些领导者习惯于让少数人内部掌握政策 ,以为靠少数人就可以推动政策执行工作。因此,内部政策太多,保密范围太宽 ,以及办事原则、办事程序、甚至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都不公开,把掌握政策信 息作为一种特权,造成小道消息满天飞,严重扰乱人们正常的心态,增加了政策 执行的难度。 二 领导者执行政策活动中出现误区,是有其深刻的体制、认识和素质等方面原 第一,体制方面的弊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浓厚的经验决策和人治传统风尚 ,政策制订、政策执行、政策评价监督没有形成一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耦合的运 行机制。政策制订主要依靠领导人及政策制订人的智慧和经验。在政策执行工作 中,也没有明确规定执行者“创造性执行”的弹性幅度,领导者根据各自理解随 意执行政策就在所难免。在政策评价监督工作中,缺乏明确的检验标准,也缺乏 专门的评价反馈渠道和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导致政策执行中的问题长期难以纠正。 第二,认识方面的偏差。一些领导者本位主义观念严重,以是否符合地方利 益、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而不是国家利益、全局利益作为判断政绩和个人价值 的标准,为地方、部门、小团体争利益,成为一些领导者执行政策活动的重要目 标。为达此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以至于歪曲中央政策,牺牲全局利益。功利主义 和实用主义价值观,使得一些领导者不顾全局,急功近利,把实用主义美化为“ 务实”,把片面追求功利看成有经济头脑。这必然带来政策执行工作中的简单化 、表面化、短期化等非理智倾向。 第三,领导者自身素质欠缺。一些领导者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素质较差,缺 乏科学有效地执行政策所必备的系统观念、战略远见以及自觉接受监督的民主意 识。这些弱点,又被相对闭塞的环境、市场经济初始发育阶段种种盲目从众心理 三 对领导者执行政策活动中的误区,应该实施综合根治的系统的方法。 第一,大力倡导学习和思考,提高理性水平。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 和现代科技知识,提高领导者对市场经济的理性认识;学习政策科学知识,提高 领导者对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及科学有效地执行政策的理性认识;学习马克思主 义和党的基本知识,加强党性修养,提高领导者服从大局,自觉保证中央政令畅 通的政治觉悟。 第二,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慎重考虑建立一整套适合我国实际的政策运 行机制。这套运行机制包括三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基本环节:1、完善的政 策制订程序。从政策的研究、论证、实验到通过,要形成清晰的步骤,特别是政 策研究论证和政策决策两种职能要相对分离,提高政策制订质量。2、有效的政 策执行制度。在颁布政策的同时,要规定在执行政策中容许“变通”的弹性幅度 ,以及检验政策执行效果的标准,应有强有力的办法防止和纠正政策执行活动中 的偏差。3、科学的政策执行评价监督办法。要形成上级工作监督、公众舆论监 督等一整套完善的办法,同时应建立专门的执行指令的信息反馈渠道,防止报喜 不报忧之类政策评估信息失真现象。 第三,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问题。应明确,凡是全国性 问题的政策决策权属于中央,地方在执行中央政策中决不容许背离中央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