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发银行] J·马尔科姆·道宁) 一、过去趋势及将来前景之一般分析 本部分重点是论述东南亚和东亚的发展,所提出的三个要点对认识 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受的约束和经济发展潜力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总体上看,亚洲国家曾经而且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政 府控制了通货膨胀率的上升,限制了赤字水平,保持了其公债偿付能力 。加上循序渐进的政策环境,促进了储蓄和投资激励,因而在过去三十 多年中,亚洲国家储蓄和投资急剧增加。 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大多摆出了稳健、保守的姿态, 包括控制货币总量和财政赤字。其国际债务水平并未有多大提高,重新 安排国际债务的情况很少,偿债负担不断减轻。这些国家亦作了许多政 策变革,这涉及到经济活动的结构和格局。这些政策变革的总趋势一直 都是朝着促进外向的、出口主导型工业的方向发展的,都是朝削弱保护 主义和寻租行为的同时鼓励竞争,提高经济效率的方向发展的。 这种有利的政策环境应该继续保持下去。亚洲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 、中国、东南亚继续强调和推行外向型政策,包括韩国、中国台北和中 国进一步使金融部门自由化,泰国发展离岸银行分支机构,中国的贸易 壁垒已进一步减少,前中央计划经济国家老挝和越南,为了加快其工业 化进程,刺激竞争,扩大贸易,亦继续进行一系列政策改革。南亚国家 的政策环境亦有所改善,这应该有助于其中期经济增长。因此,与总储 蓄水平一样,用于扩大工业部门生产能力的投资水平很高。这反映了人 们对亚洲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的信心很足。 储蓄(通过金融中介过程转化为投资)率已大幅度提高,外国直接 投资的流入(尽管比过去慢一些)仍在不断地扩大生产能力。因此,东 南亚国家外债增加不多,中国和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除韩国)应该能 够保持经常项目的顺差。 宏观经济稳定,外向型竞争性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有助于促进投资 和储蓄,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这样的环境提高了投资的预期收益率, 降低了储蓄者和投资者的预期风险,使资产值不因时间的流逝而下降。 保持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是亚洲发展中国家能够成功的一个极为关 键的因素。目前,东南亚和东亚大多数国家的储蓄率在30~35%之间。 新加坡储蓄率最高。物价稳定、金融部门自由化、维持正的实际利率、 收入迅速增加,这一切都刺激了储蓄额的增加。例如,韩国在六十年代 中期实行自由化措施以后,由于增长加快,其储蓄率亦快速上升。其他 经济增长率高的亚洲国家,储蓄率亦上升(见表Ⅰ)。总的看,能够同 时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的亚洲国家亦能较长期地保持很高的经济增长率 。储蓄绩效不及投资速度的国家,经济增长较慢,内外债水平都提高。 此外,高储蓄和高投资亦与这些国家所奉行的外向型政策有关。这 些国家中有很多资源贫乏,因而需要依靠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要建立在世界市场有竞争力的技术基础,需要大量投资。要提供这些投 资资金,就必须有高储蓄。 表Ⅰ 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国家或地区国内总储蓄国内总投资GDP平均增长率 1965 1993 196519931965~1993 香港36 30 29 297.4 印度尼西亚 8 38 8 356.8 韩国15 35 8 348.4 马来西亚20 38 24 347.5 新加坡 22 45 10 428.5 中国台北20 27 13 258.5 泰国20 37 19 437.4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1993亚太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指标》 总的来看,虽然储蓄率高与生命周期模型是一致的,但是生命周期 效益就足以解释或说明这些国家储蓄率快速提高之原因吗?强调储蓄和 利润之重要性的新古典储蓄行为论亦可能很重要。有些学者则认为,高 储蓄和高投资可能与儒学有关,儒学强调学习、社会责任和社会集体主 义。根据儒学伦理,储蓄是为了给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对家庭副业 兴旺发达的贡献,是为了赡养老人。但是,儒家伦理观念并未被普遍接 受的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和泰国)储蓄率亦很高。 其次,外向型贸易和产业政策已很快改变了产业结构,实现了工业 产值和出口的持续增长。重视教育是这一有朝气的快速变革的催化剂和 加速器。在有些国家中技术和高等教育所需资金不足,限制了其中期经 外向型政策、重视教育(学习)、重视改进产品和人力资本,是相 互促进,相互强化的,在高度竞争的国际市场中尤为如此。企业要有竞 争力,就必须不断改进产品,开发同一工业的新产品,就必须采用新技 术和提高技术水平。使车间适应更高级、更优质产品的生产,这与用于 解释这些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履行理论完全一致。这些国家的出口已由初 级产品转向了制成品,已由简单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生产的产品,即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