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16年来,我们在吸引外资、借鉴国外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 、通过合资合作发展我国经济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 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行业性分工和世界贸易战的加剧,引资、合 资已不再是合作双方简单的互利合作问题,而是关系到行业性控制和市 场占有的问题。一些大的跨国财团出于以其产品占领他国市场的考虑, 利用资本输出,采取合资建厂、控股控厂等手法来实现其占有市场的目 的,这在我国一些行业已显得十分明显。 以染料工业为例。我国年产染料18万吨,为世界上染料生产第一大 国。该行业技术全面,具有传统优势,它同我国纺织工业相伴,有着广 阔的国内市场,并有良好的外贸商誉和海外市场。正是因为这样,这一 具有技术优势,市场前景的行业,已被外商看好。他们凭着雄厚的财力 ,采用合法的商贸手段向我国染料行业进行渗透。 外商向我国染料工业行业投资,主要集中在21家骨干企业。这21家 企业现已引进外资共计1.415亿美元,截止1995年8月,整个染料行业利 用外资2.333亿美元。上海、天津、 青岛等地的染料企业是我国传统的 染料生产基地,外商瞄准这些企业后进行投资合作,组建由他们控股的 合资公司。中方企业因资金不足,为扩大生产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大 多愿意合资改造,引入资金。但外商合资首先要求是控股,他们投资一 般占70%以上,中方企业在合资企业中仅占很少的股份。这样,外商凭 借其经济实力,通过合资控制了我染料行业的骨干企业、基地企业。如 上海染化三厂、染化一厂、上海助剂厂都是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在产量 、品种、设备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对整个行业有着极大的影响。控制 了这些企业,再加上合资后外资注入,投资总额的增大,也就间接地对 染料行业、甚至国内的染料市场都产生了控制作用。 外商同我企业合资控股后,即通过他们掌握的企业采购、供应、销 售、财务等要害部门,对企业实行严格控制,从他们自身的长远利益出 发制定营销战略,严重损害中方企业利益。上海染化三厂生产的阳离子 染料,产量达2000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工艺技术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上海染化一厂是我国最大的有机颜料生产企业,品种齐全, 生产规模、装备水平都属国内一流。上海助剂厂是国内最大的纺织印染 助剂生产企业,可生产近百个牌号的纺织印染剂,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相 当高的占有率。这三家企业合资前,在国家多年没有投入的情况下,每 年为国家创利税1亿多元,合资后, 外商竟规定不能再生产和使用原有 的产品和品牌。外商利用对企业控股的权力,从自己的私利出发,来决 定合资企业的产品品种、产品结构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合资企业中我方 的利益,而且对我国染料行业未合资的企业,对国内染料市场结构平衡 、供需关系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外商在抢占市场上,采取的多是通过合资控股后实施低价销售、亏 损经营的手段,这孕育着极大的隐患。据了解,有的合资企业由于外方 控股及掌握着采购和销售权,出于长远霸占市场的目的, 竟决定至少5 年亏损销售。其结果,必然冲击国内染料行业的其它企业,挤占市场。 随之而来的,是合资企业中的中方资本金被亏光,中方在资金不足而又 无力再注入时,外方乘机扩股,吃掉中方股份。当初合资时中方企业大 多以银行贷款作为投资,这样不仅使国有资产(原有机器、设备、厂房 )被外商吃掉,银行贷款因合资企业的长期亏损也无力偿还,致使国有 资产大量流失。外商控制了骨干企业,也就抢占了国内行业市场,其后 果必然殃及整个行业。 如何对待合资前中方企业原有的在职人员,特别是离退休职工,是 合资过程中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外商在合资谈判中,往往都把大幅度 裁减中方企业职工作为谈判条件,特别是一些老企业,人员多,离退职 工多,包袱重,按外商的要求,合资后中方企业的很大一部分员工不能 进入合资企业,被甩出来的这部分人员在企业产品没了、开发的新产品 又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失去生活保障,这就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是什么原因给外商利用合资对我国市场进行行业性占领以可乘之隙 ,“隙”又在何处? 其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由行业部委所属的企业大多下放 给地方管理,各自为政,再加上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成为相 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在发展上只能从各自的利益着眼、着手,无暇 也无力照顾到同类企业和整个行业。 其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竞争与利益的 关系,争取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和培养自身优势是企业本能。 其三,合资后的企业中外双方已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同国内同 行业企业竞争行业市场中,合资的中方需同外方一致方能获得自己的利 益,也必然竭尽所能帮助外商控股后的合资企业抢占国内市场。 其四,合资企业依仗财力充足、设备先进,利用的成本廉价及骨干